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非遗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详情

李春珂:牙雕守望 笑尽妖娆 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全媒体系列报道

2021-03-31 15:46:50   文章来源:非遗频道网

开篇,不妨笑一个。因为接下来的话题,有沉重。

  “笑”,是牙雕的一个术语,指象牙上的裂纹。

  再完美的象牙也难免有裂纹,牙雕术语偏偏称其为“笑”。

  小小一个专业名词,可管窥这个行业:在完美与缺憾之间,美与审美,在生成、拉锯、确立、升级……谁的人生,又不是悲欣交集?69岁的李春珂,54年的牙雕人生,并没有例外。

  李春珂的工作室,临近香山,是朋友提供的友情场地。初见李春珂,相隔几十米,就闻他长声一叹:“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啊!”

  为什么?细聊下来,了然。

  李春珂近年于牙雕行业,已是守望者的姿态。但个人创作和传承,从不敢懈怠。就像手中的象牙,再多的笑,也是自身的一部分。笑尽,还是妖娆?或者说,即便有笑,也要尽展妖娆。

  采访李春珂,就是与一位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守望者对话。他言必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境与韵味,一再强调理解中国文化写意的特点,需要自身悟性。或许,这也是牙雕行业“非物质”的价值和难度之所在。更或许,描画李春珂,要顺势参考他面对牙料的心态与手法。

  借李白一句,稍作调整:天清牙料白,心静大象知。

  然后呢?凝神静气,慢慢来。

  其实,也根本快不了。我不信,谁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以行业守望者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言语间混杂着感恩、痛惜、坚信、解释、追忆、激动……甚至质问,能无动于衷?

  所以,我试用了一种轻松的方式来标定采访框架:歪改古诗词当小标题,并采用先苦后甜的顺序。细究,也不算特别歪,后面大家会看到李春珂的代表作之一《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取材于南唐同名名画。而且,牙雕的受追捧缘起,更是文人们的自发创作,有很地道的传统文化故事。

  守望者,我们不敢说是“国之重器”,但至少他们是守望、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器”。

  真心希望,李春珂能释怀一笑。

  知否,知否? 象牙也有身份证。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

  在绿肥红瘦的春日,李春珂的心情,并没有多少春意。这点儿倒和李清照这阙《如梦令》有一拼:惜花伤春。

  刚落座,李春珂就拿出手机,调出收藏的国家相关牙雕行业的政策通知,几乎是逐条讲给记者听。从身体、精神状态到技艺,完全可以聊发少年狂的老先生,那种忧心忡忡,非牙雕行业恐难共情。

  但李春珂是真着急:“国务院下发的通知里说,‘对象牙雕刻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留下其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等详细资料’。绝对不能让牙雕这个行业灭亡,毕竟是中国文化。母亲的文化不能丢,文化的本源不能忘!” 李春珂急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牙雕行业,不仅是某一个环节需要调整、解释。对大多数人而言,特定的说明,几乎要从头再来。

  比如,牙雕使用的象牙原材料,全部是由联合国给予配额,每一根象牙都有备案。李春珂从15岁(1964年)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开始,所使用的每一根牙料,都是国家林业局批下的,配有大象的死亡证明,证明所使用的牙料,来自于自然死亡的大象。

  李春珂举例说明:“前阵子,在西苑饭店开国际会议,所有外国人都支持停止牙雕商业。其实这里面有误解,认为我们象牙雕刻就是猎杀大象。不是这样的啊!曾经,我国进了56吨,都是联合国批准的,自然死亡的大象,目前还有6吨在库里。我们一直用的都是合法的料。现在世界上还有约40万头大象,自然死亡的一年大约8000只大象、16000只象牙。对牙雕来说,合法采用,是用不完的。中国最大的象牙雕刻厂,9年多才用了3吨料。”

  此时,如果大家读得一头雾水,那我捋出一个协议、一个通知,兴许能瞬间明晰:

  1989年10月,第七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协议》缔约国大会开会决定:禁止国际间的象牙进出口贸易,以拯救非洲大象。中国是通过决议的成员国之一,主动遵守决议,于1990年初停止进口象牙。

  当时,这对牙雕行业是致命的打击,牙雕厂里全靠库存的原料维持生产,厂里很多技师都转行,员工数量也从鼎盛时期的800多人锐减至十几人,更招不到年轻人。几代牙雕人辛苦传承下的技术面临着无人为继的困境。禁限20年后,2010年前后,牙雕厂如愿招到了学艺的学生。眼看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

  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下发,通知指出:一、分期分批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二、积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转型。三、严格管理合法收藏的象牙及制品。四、加强执法监管和宣传教育。

  这一纸通知又让牙雕行业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境地。

  中文里有两个词:令行禁止,事在人为。对于前一个,一般不会有疑义;但是对于后一个,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国务院下发的通知里有详细列举:

  “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后,文化部门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转型。对象牙雕刻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留下其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等详细资料;对象牙雕刻技艺名师,鼓励其到博物馆等机构从事相关艺术品修复工作;对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引导其用替代材料发展其他牙雕、骨雕等技艺。非营利性社会文化团体、行业协会可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象牙雕刻工作室……”

  李春珂要呼吁的,正是要大家一起努力,切实做起来;倾尽全力守望的,正是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牙雕得以传承。

  

  似曾相识“猛犸”来 牙雕艺人独徘徊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

  大家或许会问:严控象牙贸易,那牙雕用什么?答案早就有:猛犸牙。牙雕的这种得失踟蹰,和晏殊这首《浣溪沙》真差不离儿:得失之间,你徘徊你的,世事照样轮转。

  猛犸是什么?也是大象啦!长毛象。身披长毛,体形高大,存在于冰河时期,是已有绝灭象中最著名的一种。猛犸(mammut),源自于俄罗斯古字,意思是地下潜伏的事物,因为所有长毛象在被发现时,都已死亡并半埋于土中。象牙大量出土后,因为已经在地下埋了数万年,严格说已经算化石类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变成化石,只是表皮石化了,容易开裂,但是其内质和象牙基本一致,可以代替象牙材料。

  相似度几何?李春珂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我要真拿猛犸牙雕上飞机,也得被检查,别人是很难分辨到底是象牙还是猛犸象牙的。我们专业的,都不敢说80%都能分辨出来,得仔细分辨。”另外,同是大象,象牙的弯度是不同的:“很多人问,猛犸象的牙为什么是弯的?其实,现在的象牙也有弯的和直的。森林的象牙都是直的,找食物,功用性更强。到了平原,有很多食物,用不着这牙,慢慢就变弯了。猛犸象我想也是这样,冰河时期之前,地球植被非常丰富,用不着这牙,慢慢遗传、演化,就变弯了。”

  那么,如果喜欢牙雕的朋友想订作品,怎么办?李春珂说:“现在订只能订猛犸的,也不是现订现有。民间边境贸易运作,外国商人知道象牙不让做了,猛犸牙就要涨价。俄罗斯有规定,不准出口整只象牙。100多公斤那种,这帮商人梆梆梆给截三刀,砍了!骨雕我不反对,可是骨头过去5-6毫米厚,现在2-3毫米厚,还特别糠,牛长得太快了,骨质不好。”

  看得出,李春珂对象牙的好,念念不忘:“从细腻程度来讲,任何材料也比不了象牙雕刻。你比如做木雕做镂空容易就掉了、碎了,玉做薄,有时在做的过程当中就碎了。而象牙不会掉,做多薄多细都不会开裂,所以最适于雕刻,而且还能着色,要什么颜色可以上什么颜色,做出来的东西比较生动。再加上象牙本身独有的天然纹路,那种白不是发干的白,做出来的作品非常漂亮。”

  说到明亮处,李春珂又想起伤心事了:“猛犸象是灭绝动物,不存在保护动物问题。可是大象自然死亡,人们不会把象牙都烧掉,那是宝贵资源啊。过去都是林业局呼吁各个牙雕厂捐献资金,就是用来保护大象。我们用的象牙都是合法的啊,只是好多人不了解。”

  说到这里,可以明显感觉李春珂的徘徊了。他说了很多遍“我们用的象牙都是合法的啊”,有祥林嫂的悲情。而“好多人都不了解”的后缀,又给这悲情添了孤独。


  林花谢了春红 “创汇大户”太匆匆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五代)李煜

  牙雕,曾是“燕京八绝”中“京城四大名旦”之首,厉害吧?可如今,读读李煜的《相见欢》,也算自我宽慰:世事万千,哪一样又不是 “人生长恨水长东”?

  牙雕,充分汲取了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是一个饱蕴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因为象牙材质异常珍贵,象牙雕刻艺术自诞生起,就与皇家结下了不解之缘。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珍品来看待。

  1949年以后,作为传统国粹之一,牙雕曾受到高度重视,政府扶持成立了北京象牙雕刻厂。京城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首,更是创汇大户。在那时,国家的外汇收入很大部分来源于工艺美术制品,创汇占比高达70%到80%。老牙雕人有一句玩笑话:“一个牙雕厂顶半个首钢”。除了创汇,北京牙雕厂还制作了多件国礼——赠给斯大林的《北海全景》、送给朝鲜金日成的《万景台》,还有送给联合国的《成昆铁路》……

  回忆起那个为国争光的年代,李春珂的脸上写满喜悦:“四大名旦之首,一个是很难,皇家工艺;一个是为共和国立过功,出口创汇大户。一个17.5厘米的小象牙人儿,是个劈开的块料,很薄很小,相当于咱们生产24辆自行车,飞鸽和永久的自行车。那时候国家的领导人、文化名人,比如,朱德、郭沫若啊,经常去我们单位。那时候我就40多块钱工资,大家都拼命干啊!”

  可牙雕走过春红,步入萧瑟秋季,疾速遭遇寒冬,是不是太匆匆了?“不能忘记这批人啊!”李春珂像是自言自语。他不是牙雕行业的守望者,又是什么?

  

  人生自是有艺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北宋)欧阳修

  李春珂从小画画,15岁进入牙雕行业,一见倾心,一生相守。这种“艺痴”和欧阳修《玉楼春》里说的“情痴”,类似,与生俱来,与风花雪月无关。

  就像穿过门禁系统,在了解了牙雕的种种条条框框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走近牙雕,走近李春珂的创作领地。艺术对有些人的吸引力,就像爱情对有些人施予的魔咒一样。于是,世间有艺痴,也有情痴,他们看似无来由的专注与投入,正是天赋使然。

 

  低龄入行,高速成长

  李春珂,1949年出生于北京,初中毕业15岁,因为生病错过了考高中,正好牙雕厂招工,自己又喜欢画画,就去了。人事部门一看:这也太小了吧?当时,厂里的规定是不能收小于16岁的徒弟。于是,赶紧领去给厂长看。厂长一看也乐了,就问:你喜欢吗?李春珂回答:喜欢!厂长最终绿灯放行:喜欢就留下吧。

  这一留,李春珂就进入了超高强度学习期,相对应,进步速度也惊人。7年之后,也就是22岁,李春珂开始带徒弟了!成了厂里最小的师傅。

  对这种成长态势,李春珂道出了秘密:“7年?说是7年,其实是人家的十几年。因为我就住在工厂,下班打铃,从来也不走,晚上接着干。上班,6小时干活,两小时绘画,时间根本不够,晚上必须连轴转。”

  这7年里,李春珂从最基础的学起。牙雕3道工序:凿活,选料和设计;铲活,雕刻;磨活,采用天然的“搓草”和“光叶”打磨。另外,彩色牙雕还要经过“染色”。其中,第二步“铲活”最重要,而雕刻没有绘画基础不行,李春珂有,又喜欢,学徒期间成绩优异。一开始学习雕刻人物,1968年,19岁的李春珂又拜素有“花杨”之称的京城牙雕前辈杨士俊为师。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 对比,李春珂一天工作至少十几个小时,还用了7年,他不成,谁成?

  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专注牙雕这一件事,李春珂的心已经变了,变成了匠心。于是,天道酬勤:李春珂24岁被推荐进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

  1978年,因为长于人物雕刻,李春珂被孙森大师收为徒弟。从孙森大师身上,他学到了“做简洁的东西”,因为刻工越多,越削减艺术的想象力。用李春珂的话说:“做减法,用最简洁的手法,表现最深厚的内容,最悠远的意境。真正好的作品,要因材施艺,物尽其用,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 


  而立进修,主动思变

  1983年,李春珂34岁,有了让他终生难忘的进修机会。他与全国30多位青年骨干赴西安西北大学汉唐艺术学习班进修了6个月。当时,西安各个博物馆都对他们开放,想看什么作品,仓库管理人员就摆出什么作品。李春珂亲手触摸了许多文物,细细琢磨古人的韵味。李春珂这样解释这次进修的至关重要:“看博物馆的东西多了,审美就变了,觉得自己跟人家差远了,那都是艺术品!”

  同时,花卉大师杨士俊送他一本书《谈中国画》,也成了思变的重要催化剂:“这本书看完,我就明白了,光技艺不行,需要明白这些理论,和中国文化融会贯通。这本书主要讲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尤其是里面经典的《深山藏古寺》和《踏花归去马蹄香》,物在画内,意在画外,简单几笔,就绘出了中国画的意境,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此。虽然书是针对绘画的,牙雕也一样,骨笔运法,我的刀就是画家的笔。雕刻看的是物,要让人通过这个雕刻出来的人的相貌和动作,把这个人的神态做出来。这个对我影响非常大。”

  简言之,李春珂的审美变了,他否定的不是别人,而是以前的自己:“学手艺像掷石子的抛物线,刚学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快速上蹿,但到一定阶段,就蹿不动了。关键点迈不过去,上不了层次便会掉下来。”而他要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审美:“人类审美的最低标准一定是艳俗的,就是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是这番道理。就作品而言,过分张扬的往往艺术性弱。一味迎合市场发展的作品只能是商品,永远成不了艺术品。对于古已有之的宫廷艺术牙雕,无论怎么变,都不能忘记文化的本源,只有保持艺术的尊严,才能保持艺术的魅力。”

  然而,这种审美的变化,是意会和潜移默化的,言传起来有难度。李春珂当时并不知道,他这一朝思变,换来的会是将近20年的孤独。


  孤独求至美,一语定乾坤

  李春珂一门心思求变,很多人不接受了,质问:“你这怎么好?”“好在哪儿?”“你这没工啊?”“你是不是想偷懒?”李春珂一开始还试图解释,简约不是简单,是美。但长时间不被接受,他也执拗起来,开始懒得搭理,甚至拿话噎人:“你啊,踏踏实实好好看看书,10年以后就明白了。”话虽这么说,李春珂心里还是痛苦的,甚至想撂挑子不干了。

  如今再回首,他说:“我特别感谢唐克美老师,她一直鼓励我,有时候我说我都不想干了,她说:他们不懂,你做的东西非常好,你就坚持你的风格,这是艺术的东西。”

  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李春珂就做了骨雕(牛骨)《韩熙载夜宴图》。然而,《韩熙载夜宴图》极负盛名,并不是因为这件骨雕,而是2000年做的牙雕。因为那件骨雕作品,在牙雕厂做完,到了外贸两三天,就被香港的一个收藏家买走了。李春珂说,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是他给收藏家把作品的托,换成了象牙的。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画作,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躲南唐后主李煜的出山邀请,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2000年,李春珂重新用象牙雕刻《韩熙载夜宴图》。他翻史书、用心读画,揣摩韩熙载的内心想法。李春珂说:“你看那画中,韩熙载就是击鼓,也是满怀心事,没个笑模样儿。另外,还要把那个时期特有的服装、家具、陶瓷,特点表达出来。而象牙原材料体积就这么大,要‘以小见大’。技艺手段把料用好了,可以拓展象牙的空间感,从视觉上‘放大’原材料,突破限制。” 《韩熙载夜宴图》原画全长335.5厘米,宽28.7厘米。画卷直,象牙弯;画宽窄一致,而牙料粗细不一;画为平面,雕为立体。而且这根象牙料摆放了30年,象牙上裂纹处处,许多的“笑”。当时,李春珂想笑都笑不出来,但最终,他还是笑了。

  2002年10月,专家组认定《韩熙载夜宴图》为珍品,并给出这样的评估意见:“作者为发挥柔润的牙料质地之美感,并弘扬民族文化,运用简练的明式雕刻手法,以表现人物神态细腻传神,打破了以往常规模式,别出心裁,匠心独运,注重整体效果和画面韵味,在艺术上、技术上获得了空前成功。”

  2003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去了牙雕厂,一屋子牙雕,杨伯达说:“就这几件是艺术品。”而被圈定的几件,正是李春珂长期不被认可的作品。李春珂回忆:“当时我不在,是同事告诉我的。随着文化的发展,整体审美的提升,大家开始慢慢认我的作品了。简约不简单,和诗一样,没多少字,但有意境,有故事。为什么绘画要留白?因为虚实相生。一件艺术品自己会诉说,所诉正是作者内心感受、文化内涵,还有社会的背景。”抽离一切会影响感知的杂碎,留下一个简洁的造型,让人过目即见生动的气韵,这就是李春珂要的。

  接下来,李春珂凭借《韩熙载夜宴图》、一件观音作品和一件仕女作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问李春珂还记得专家组的评语吗?李春珂一愣:“忘了。只记得评了大师,很快被大家认识,包括院校老师,他们也吃惊:哟,象牙雕刻还有这样的呢?牙雕了解的人并不多,而我的审美还有变动,总想更好。我经常参加全国评比,我是评委,我能看到全国工艺美术的动态。所以,审美一直在提升。”

  李春珂的答语,淡然,蹉跎久了,性子温了?其实,并不是,我不但见识了李春珂为牙雕传承的急切,更特意跑去问了他老伴儿。娴静、柔弱的女主人,原来是杂志美术编辑,现在是景泰蓝设计师:“嗯,有时候他脾气暴着呢!但有一样儿,从来不跟徒弟急,跟徒弟脾气可好了!”看来,李春珂是适应了独孤求美,突然被认可,他已经没有多少感情波澜了,因为感情重心完全挪移到创作与传承中去了。

  透露一下:《韩熙载夜宴图》这根1.8米的象牙料,30多万元;李春珂雕完,当年专家估值600万元。牙雕厂哪里舍得卖?18年过去了,仍是厂里的收藏,估值该是多少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牙雕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

  干一行爱一行,是世间最没悬念的事吧?在一个领域都沉浸那么久了,不爱它,不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李春珂对牙雕的爱,已是钟爱所不能表达,是痴爱,就像这《离思》里的沧海水、巫山云。

  采访中,由于直播,有观众提问。从李春珂的回答中,再次感受了他对牙雕的痴爱与守望。

  有观众担心牙雕的未来,李春珂字字担当:“先谢谢这位观众,对中国文化非常关爱和关心。我相信,中国政府和文化部门,绝对不会让这个行业灭亡。中国的象牙雕刻有7000年,主要发展期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带回很多牙料,当时没有牙雕工厂、作坊,很多文人、画家、富商,他们组织起来,自己雕刻。大家看现在拍卖,有的明代牙雕,拍卖得特别高,其实不是牙料值钱,而是文化价值。当时的画家们、文人们,用自己的才华,通过象牙这个材质,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人们的情感。”

  有观众担心牙雕雕坏了怎么办?李春珂笑呵呵解释:“牙料浑身是宝,没有浪费的,即使坏了,我都可以弥补。那些象牙渣子和末末,都是中药。”

  有观众问牙雕代表作,李春珂如数家珍:“牙雕国宝级作品很多!咱们故宫的,都是明清的。故宫展出的估计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故宫牙雕作品有5000多件,展出超不过200件,大部分还在地库封着,好作品多极了!当然,我也没见着呢,只是听故宫博物院资料室讲这事儿。”

  就手边的一件观音作品,李春珂讲解:“这是提篮观音,33观音里的一个形式,化装成一个美女,教化一个渔霸。你看黑黑的头发、红红的小嘴、金黄色的鱼,都是上色的。所以说猛犸为什么还不能算化石,因为它还能把颜色吃进去做这个。这个作品,大约需要两个月。草图简单勾一张,形象都在心里了。这就是,越简单越难。” 这件作品,的确有宋代雅韵飘然入目。在“似与不似”之间琢磨了快54年的李春珂,“气韵生动”之古法,已烂熟于心。

  李春又讲了个小段子:“大英博物馆里有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藏品《游泳的驯鹿》,用猛犸象象牙雕刻制成,距今约一万三千年。BBC的记者曾问过我,‘我感到遗憾,你们这个行业没了,你不会不雕啊?’我说,‘那你们大英博物馆怎么不收藏素牙,收藏牙雕?因为牙雕是艺术’!”


  春蚕到死丝方尽 牙雕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

  李春珂不惜再呼吁:“我54年牙雕,得有多少东西?我今年69岁,说真的,我还能干几年?不快点抢救,我真怕失传。”这种眷恋之深,不比李商隐的《无题》差,简直是燃烧生命。

  “我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文化转型,支持技艺传承人设立工作室,支持开展抢救性的记录,留下核心工艺流程和资料,组织研究和传承。不要只听外面我名声很大,我个人能力有限啊!这个真没了,文化就没了,我个人不干没什么,但心疼啊!中国的象牙雕刻真要失传了,是世界文化的损失啊!”呼吁的同时,李春珂还是倾尽全力带徒弟、教学生,各个大学、中专的课,从来没有停止,他掷地有声:“这是我该尽的义务!”

  同时,李春珂显露了严师的品性:“我跟学生们说,牙雕要10年毕业。真要出成绩,还得天天这么干,不是说8小时,而是得跟这活儿死磕。我总结,第一,要勤奋,第二,要有文化,第三,要有悟性。最后才有可能成功。而且,现在学这个的孩子确实少了,想学的,就是喜欢中国文化,而且经济条件很好的。由于牙材的珍贵和稀有,初学者至少要在硬度相当的黄杨木上练两三年才有机会雕刻象牙。学校也含糊这个行业的未来,一个行业的消失,必然是一种文化的消亡啊。”

  这些年来,李春珂除了教自己工作室里的学生,他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轻工技师学院担任教职。他上课鼓励学生给他录像,因为一些关于基础问题的解答,留下影像资料供大家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李春珂醉心传承,是有隐痛的:“过去,我在牙雕厂,有一个中央美术学院雕刻系毕业的,名字我还记得,现在也是名家了,姓张。在牙雕厂就挨着我干活,当时技术已经非常好了,待了半年,走了。当时我特别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为什么他要走呢?因为技术很不错,但是理念上不够,师傅水平带不了他了。他要的不仅是技术,他要创新理念。师傅有这个,徒弟才愿意跟你学,因为他能进步。所以,孩子们一直愿意跟着我踏踏实实学,我特别欣慰。”

  采访隔壁车间,李春珂的徒弟里,不仅有一位打小儿就在牙雕厂长大、段位已然很高、满口京腔京韵的北京“小爷”,还有两位白白净净、文文弱弱、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姑娘。 “小爷”对牙雕的热爱,对师傅的敬佩,言语间就那句北京话“局气”。两位姑娘一直低头做着牙雕,系着围裙戴着口罩,牙雕有些环节是有粉尘的。问她们为什么选择牙雕?她俩说:“读研究生李老师带我们,毕业了,还想跟着李老师继续学习。就是喜欢,真的喜欢。”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文化意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北宋)李之仪

  问李春珂:“工作、生活中,您认为审美特别重要吗?”李春珂决绝:“那当然,首先得有审美,否则你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审美,能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总有进步空间。”李春珂与牙雕的情感,有了李之仪《卜算子》里长江头尾的期待与呼应。

  再追问,如何提高审美?李春珂授之以渔:“多学习,多看书,书是永远的老师。同时,还要有悟性。我现在还读书,我不但自己读书,我还要求我的学生都读书。你到我家里一看,什么都没有,就是书多。书柜都塞满了,地下室也塞满了,到处都是书。”

  除了读书,李春珂还有秘籍:和儿子、老伴儿,随时交流。

  “我儿子的审美可能超过我了,儿子是教书的,教工艺美术,他就看书多。什么叫博士啊?把书读透了,你自然就是博士,不在你拿不拿那个文凭。比如,我儿子自己就不参评大师,他说我要走学者这条道。我每天都和老伴儿交流,也是聊这个,不仅仅是象牙作品,什么作品都聊,哪儿好哪儿不好。这也是提高的一个途径。”

  那么,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艺术教育的如潮汹涌,李春珂觉重要吗?李春珂独辟蹊径:“我认为第一不是艺术教育,是品德教育,现在的孩子道德、礼仪啊,都差好多。”

  李春珂再度阐释审美:“中国人的审美和西方人不同,是意象审美,重感情,重意境,我对你好,我不直说。中国文化不是不注重写实,看明清山水画,我都想走进去,就是有意境。文化不能总浮在表面,要研究文化的根。牙雕,也是不能只看材料,要看文化内涵。”

  最后,李春珂雄健“豹尾”一扫:“文化自信,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自信啊!”

  如果说,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世间的英雄主义。那么,牙雕以及其守望者,笑尽妖娆的精神气质,何尝又不是?

  最后,再告诉大家象牙独有的一个特点:手感温暖。

  读到这里,你触摸到这个古老行业、所带出的几千年历史的余温了吗?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李春珂

李春珂: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

简介

李春珂,1949年出生于北京,初中毕业15岁。李春珂从15岁(1964年)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开始,所使用的每一根牙料,都是国家林业局批下的,配有大象的死亡证明,证明所使用的牙料,来自于自然死亡的大象。 李春珂要呼吁的,正是要大家一起努力,切实做起来;倾尽全力守望的,正是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牙雕得以传承。

本广告位招租-USA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58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