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非遗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详情

守望非遗——“中国漆艺”成都造

2020-08-26 10:39:41   文章来源:巴蜀画派

百技千工蜀都艺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成都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盛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

 

她从知青到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用了29年的时间。她捧回了一座又一座金奖、银奖,制作的漆画《珙桐白鹇》被挂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聘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传承人。她就是杨莉(又名伊尔根觉罗·尔倩,其家族为前清正蓝旗,因换防移居成都),擅长漆器、漆画设计制作及工笔画。其作品构思精巧,手法细腻,技艺精湛。

 

1975年,从小习画的杨莉报名参加成都漆器工艺厂招工,并在几千人中脱颖而出。1980年,杨莉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负责制作入选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漆画《珙桐白鹇》。

 

珙桐和白鹇是四川峨眉地区的特色,特别是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在制作这一环节时,杨莉选择了成都的特色银片放在最底层,撕金后,在上面做一层透明色,让表面凸起来再进行抛光打磨。制作白鹇时,根根羽毛让杨莉和助手王红下足了功夫。为了让羽毛看上去丰富且立体,每根羽毛的撕金、打磨和抛光常常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然而为了赶工期,杨莉和同伴手脚红肿起泡了仍要坚持。在杨莉的带领下,经过一年的细心制作,《珙桐白鹇》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认可。

谈起成都漆器,杨莉颇有见地:“几千年来的探索,发展到今天,漆器制作工艺已多达数百种,常用的也有50多种,一件漆器,前后制作工序可以多达70多道,简单的也多达30道,制作周期最长的要几个月。”

 

以雕填手法制作一只花瓶为例,首先得设计胎样和装饰图稿,然后是制作木胎,经漆工上灰后再反复刷底漆、打磨,涂上几道抛光漆,每一道干后都需用脱脂棉揩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雕填,先将设计好的装饰图稿拷贝到胎体上,用刀雕出阴刻的画面,然后用小牛角刀将调制好的彩漆刮入阴纹,干后再用细砂纸研磨,让纹路与漆面齐平,这一步也可以在雕刻的阴纹中贴金银箔,再罩上多层透明漆,并研磨。第三步就是推光、揩漆,再用头发或棉花沾植物油磨擦,经多次清抛光使漆器表面光泽华丽。


《红楼十二金钗图》是杨莉拉线针刻的代表作品,均以上等细木做胎,用传统雕漆三灰三磨做漆灰底,以多层黑漆,经层层精细打磨、揩漆、抛光、清光后让漆面光亮找人,再脱稿拉线,以粗、中、细三中拉倒,拉出人物线条,用针刻衣物纹饰及鬓发,背景,最后添加白漆于线内,红漆于印章内,搽净黑漆部分,再清光。此画是以线条的疏密、粗细表现图案的黑白灰色调及透视关系。

 

全套十二件作品从创作开始到2015年完成,历经十多年。其中,《李纨教子》获2004年“中国首届民间工艺百绝群英会”金奖,与其后完成的《熙凤弄权》、《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宝钗扑蝶》共五件作品均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创作奖。

百里千刀一斤漆

 

目前,成都漆器工艺面临困境——原料难找、工具难买。“所用的漆必须是从漆树中提取的天然生漆,古代帝王、富豪有专门的漆园,可现在漆树越来越难找,四川不仅没有专门的漆园,而且野生漆树也不断遭到人为破坏。”杨莉曾经和割漆人共同进山寻漆,割漆的季节一般都在6至9月,而且八年以上的漆树才可以产漆,偌大的树林里找不到几棵漆树,所以她们失望而返。杨莉向我们描述了采漆的过程:“漆农用刀割开树皮,斜着割开月牙形的小口后将蚌壳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采集的漆液汇入木桶后,用油纸密封保存。刚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状,接触空气后氧化,颜色慢慢变深,最后成为栗壳色。生漆很难调成鲜艳的色漆,因为生漆本身色泽深沉,颜料加入其中,很容易被生漆原色征服,所以古代漆器大多是黑、朱二色。”


由于生漆从采集到施工都是异常艰苦的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十分辛苦,生漆漆膜干燥慢,固化条件苛刻,漆器的制作工艺繁琐,漆的过敏性让人望而却步,所以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一行。并且漆器的工艺复杂,学习和制作的过程都极其艰苦,掌握这门工艺品制作手艺的艺人屈指可数,成都漆器工艺几近失传。在2004年、2007年、2010年,杨莉先后收了三批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和多年经验倾囊相授。杨莉对这些学生们赞不绝口,有几名学生还参与了2009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她打算将自己多年的漆器制作经历中自创的技法、窍门记录下来,供所有喜欢漆器艺术的人们参考。杨莉无不叹息地说,“随着成都漆器工艺厂的衰落,制作漆器的工具也无处求得,只有靠自己手工制作。”因此,杨莉呼吁政府能重视、社会能予以弥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杨莉(又名:伊尔根觉罗·尔倩)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传习所所长、传承人

简介

杨莉(又名:伊尔根觉罗·尔倩),女,满族。从事漆艺四十二年,知名的漆艺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传习所所长、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民间艺术家,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现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省民进画院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作品荣获数十项省级以上大奖。许多作品被中外博物馆收藏,或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贵宾。

本广告位招租-USA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30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