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展讯】“新学院主义——全国8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将于宁波纳得美术馆启幕!

2021-11-22 10:38:06   文章来源:纳得美术馆

“新学院主义——全国8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将于12月1日在宁波纳得美术馆启幕!


新学院主义的80后现象

文/尚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美术》主编、博士生导师

如果说70后具有学院主义倾向的油画家较多地接续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他们开始从法国18世纪逐步完善起来的学院造型训练中尝到完型造型的甜头,使他们描绘的现实生活弥散出完美而崇高的古典艺术魅力,那么,80后学院油画家并不是完全像他们那样遵循如此严谨的造型训练方法,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古典主义美学理想,而是从古典主义择取某种样式而加入更多被他们理解的当代性艺术因素。也即,他们站在古典主义样式与当代艺术之间,他们的目标虽有古典主义的某些造型因素,但也限于能力而鲜能深入。相对于70后那种真正深耕古典主义研习以提升中国油画造型艺术水准的愿望,他们更企图从古典主义样式中进行现实寓意的转换。

这个展览中的谢郴安、李华琪、陈承卫、仝紫云、解文金、江丰、张飞、仲清华、李陈辰和周松等均是近年来活跃在油画界的青年油画家,他们的艺术面貌都具有古典主义造型的样式。古典主义也曾是他们追寻的艺术理想,但他们并不满足于绘制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古典主义油画,而总在探求古典主义油画与当下的联系。或者说,他们在研习古典主义造型语言的同时,也在进行观念的转换。譬如,谢郴安的画面环境设计与人物造型都具有古典主义的剧场性和仪式感,从这个角度说,画面上呈现的幕布式的戏剧场景不仅具有明确的光源投射性,而且每个场景中的道具也都是精心设计的复现,且比散乱的生活现场更具某种意味。他画面上出现的人物形象也追求舞台式的那种被修饰过的优雅造型特征,尽管这些人物形象、服饰均来自日常生活,但比例、体态、神情却无不经过修饰、管理和完善而获得了一种“表演”的情境。但这些剧情化的环境与造型并非止于一种和谐优雅的创造,画家似乎在《船·承》《孤独之路》和《你想要的生活》中把对现实的隐喻加入进去,使这些油画不再停留在对古典主义精神理想的守望中。

李华琪、陈承卫也是如此。他们借用古典主义的样式来表达现实的隐喻,为画面增添了并不在现实之中的剧场效应。但这种按照古典主义图式设计出来的剧情化造型与表演性神态,以及多人物在某个虚拟场景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却鲜明地指向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李华琪画作,如以一位时尚女性与充满各种欲望的男性之间虚拟的《与郞共舞》、似处于三角恋情关系的《迷局》等 ,都像卡拉瓦乔的作品那样给人以对现实境遇的无尽思考。李华琪的作品对裸体完美造型的迷恋,既来源于古典主义,也来自当代生活对身体与身份关系的诘问。陈承卫的古典写实具有民国时代的虚幻感。或者说,古典主义人物造型与空间场域正是他进入民国时光隧道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在叙述一个逝去时代的故事,而是借此讲述可能已穿越时空的社会与人生之间的错综纠葛。他们的作品都有戏妆的成分,仿佛是一种舞台剧,这是借鉴古典主义样式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图式,他们也在此将学院主义的油画人物画得精致而优雅,但剧本的现实性指向却极其明晰。人们从他们作品里感受到的从来不是真正的原本的古典主义,而是到处充满了对现实观照的一种优雅的仿戏。

客观地说,新学院主义画家直接描写的现实人物形象并不多,和谢郴安、李华琪、陈承卫、仝紫云等那种通过仿戏来美化人物造型不同,孟韵、杨洋、袁冬、顾天龙和张佐等都力求在现实人物形象中找到某种可以和学院主义的古典造型进行对位的描写方式。就此而言,他们和中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的绘画理想比较接近,一方面追求那些具有个性化(甚至存在某种缺陷)特征、形象真切的现实形象,另一方面则在这种个性形象之中巧妙地融进学院主义造型形象的理想性。譬如孟韵的《日记三部曲》,既是对画家自己青春形象的真切记录,也是她借鉴古典主义艺术语言对其青春形象的完型再造:幽深的空间、复色的调性、优雅的体态,都增添了对其真实形象意味深长的表现。显然,她在现实的鲜活形象中找到了形象创造的突破口,又将这种形象的深入发掘纳入学院主义所追求的完型性造型的体系中,正如其《等待》等作品一样。杨洋笔下的女性具有中国当代城市生活所追求的精致、时尚、优雅的特质,她们的品质化生活正是作者借用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对其进行描写的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古典主义在中国再度复活所拥有的现实基础。但作者给予人们的并非是古典主义的复制,而是这种美学原则在他笔下每位女性形象上的不同表现,大块平整的黑色运用以及简约形色的概括,都使这种古典的学院主义具有了现代性的审美结构。

新学院主义在80后的表现,并非都局限在上述的古典主义的剧情寓言、古典主义的现实转化这两个方面,像刘海辰这样直接将不同图像搬上画面而进行某种隐喻性创造的油画也不在少数。其实,前两方面基本都在绘画的造型语系里进行古典的剧情性寓意与古典的现实性转化,不论他们怎样花样翻新,他们被称为新学院主义所持守的学院化造型语系始终被作为基础和依托。或者说,新学院主义那种固属的来自学院式造型训练并以此为艺术水准标志的东西并没有被消解,而是在当代艺术不断试图瓦解绘画的基本属性时,绘画的造型性这个学院本质并没有被丢弃,甚至他们的艺术创造正来自对古典主义学院造型的重拾。但由凸透镜成像原理而形成的机械图像被转用于绘画教学,并由此而转化为图像使用的新媒体教学,则可能形成远离学院传统的新的图像教育方法。如果说刘海辰的图像寓意的生成,在于把不相关的图像拼接在一体,其图像拼接逻辑成为绘画艺术的一种新创造,那么,张钊瀛的图像在创造多重空间所制造出的荒诞感同时,也试图去破坏这种图像的完整性以肢解时空的统一性,并以此成为对历史的一种质询。这种探求图像间关联的一种“观念”方法论的学院教育,或许已超出了笔者所认定的新学院主义范畴。

实际上,进入学院教育的图像使用“观念”与“逻辑”已被认定为当代艺术方法论的教育模式,它从造型训练的学院主义教育体系中分化而出,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在笔者看来,倡导新学院主义的核心要义并非是离开绘画的造型体系,而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反刍绘画造型不可被机械图像所替代的那些造型形象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进行某种程度的当代艺术“观念化”转化,但其基础仍然以形象造型的完型性为当代创造的灵魂,而不是其他。

2021年10月

参展艺术家

(按拼音字母排序)

陈承卫  耿德法  顾天龙  洪丹  侯耀  江丰  解文金  
金鑫波  李陈辰  李华琪  刘晟  刘海辰  孟韵  潘新权  
仝紫云  王乔君  王雄伟  谢郴安  薛堃  杨洋  袁冬
张飞  张钊瀛  张佐  赵文悦  仲清华  周梅元  周松

展出时间
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
宁波纳得美术馆(宁波市天童南路568号恒元大厦三楼)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陈承卫《大民国系列-红玫瑰》布面油画 55cm×170cm 2013年



耿德法《潮》布面油画 150cm×200cm 2021年



顾天龙《遥望·云起》布面油画 240cm×160cm 2019年


洪丹《关于时间的哲学03》布面综合材料 120cm×100cm 2021年


侯耀《乐园-3》布面油画 20cm×40cm 2020年


江丰《青年傅抱石》布面油画 107×80cm 2016年


解文金《上海石库门之灶披间》布面油画 140cm×110cm 2019年


金鑫《波夜-1》布面油画 200cm×450cm 2018年


李陈辰《乘风少年》布面油画 150cm×200cm 2020年


李华琪《无问西东》布面油画 160cm×120cm 2020年


刘晟《纽带》布面油画 180cm×150cm 2012年


刘海辰《暗与长》布面油画 160cm×220cm 2016年


孟韵《心事》布面油画 120cm ×90cm 2016年


潘新权《告示》布面油画 145cm×170cm 2014年


仝紫云《www.爸爸·宝宝@玩具工厂.com》布面油画 180cm×200cm 2013年


王乔君《黑夜行》布面油画 150cm×150cm 2016年


王雄伟《云上雪》布面油画 180cm×150cm 2021年


谢郴安《船·承》布面油画 125cm×165cm 2018年


薛堃《平凡之路》布面油画 136cm×200cm 2014年


杨洋《我与理想有个约定》布面油画 235cm×196cm 2021年


袁冬《暖冬》布面油画 150cm×106cm 2020年


张飞《少女和桃》布面油画 80cm×60cm 2021年


张钊瀛《神话派对-力量》布面油画 150cm×180cm 2017-2018年


张佐《碰撞》亚麻布面油画 50cm×50cm 2017年


赵文悦《rctBloodBar.1》布面综合材料 75cm×45cm 2021年


仲清华《雪停了》布面油画 160cm×130cm 2016年


周梅元《骤红》布面油画 直径60cm 2016年


周松《一颗红心XI》布面油画 160cm×200cm 2018年


后记
文/吴威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美术学教授
宁波纳得美术馆艺术总监

去年12月,宁波纳得美术馆举办了“新学院主义——全国7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尚辉老师担任学术主持。尚辉老师为展览撰文《新学院主义宣言》。《宣言》提出:“新学院主义在当下便富有为严谨而必要的学院造型训练正名的使命,这种用‘所知’去修正、完善“所见”,并追求艺术造型和油画艺术格调的学院派,正成为提升中国油画整体艺术水准、探索图像时代绘画独特艺术语言的途径,这是一面应该高高举起的回归绘画艺术、拓展绘画艺术新空间的旗帜。”

时隔一年,宁波纳得美术馆又将举办“新学院主义——全国8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本次展览延续了“新学院主义宣言”的学术脉络。参展的艺术作品既展现了基于严谨造型要求的经典艺术格调,又集中反映了基于创新精神理念的浓烈时代气息,“艺术多元化”为“新学院主义”的脉络注入了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中国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飞快地从现实主义抄近路出发,走过现代主义,进入后现代主义。由于变化的时间太快,过程太短,“补课”在所难免。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赋予了中国当代艺术特有的多元化格局。而这种格局毫无例外地反映在了当代油画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尚辉老师在《新学院主义的80后现象》文章中指出,80后学院油画家并不完全是70后群体那样遵循如此严谨的造型训练方法,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古典主义美学理想,而是从古典主义择取某种样式而加入更多被他们理解的当代性艺术因素。也即,他们站在古典主义样式与当代艺术之间,他们的目标虽有古典主义的某些造型因素,但也限于能力而鲜能深入。

这次“新学院主义——全国8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共有28位艺术家参展。他们是陈承卫、耿德法、顾天龙、洪丹、侯耀、江丰、金鑫波、刘海辰、李陈辰、李华琪、仝紫云、刘晟、孟韵、王乔君、王雄伟、袁冬、谢郴安、解文金、薛堃、袁冬、杨洋、张飞、张钊瀛、张佐、周梅元、周松、仲清华、赵文悦。受邀参展作品总体上虽然都具有浓烈的学院气息,但整体的艺术风格却有着比较大的跨度。学院经典、具象观念、写意表现和图形表达,这四类学术形象是此次策划展览的艺术关键词:

学院经典

学院经典,是以严格的造型训练和学院派的审美格调为归旨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从自己的生活境遇出发,秉承西方古典绘画的精髓,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重新抵达经典的绘画传统与永恒的艺术精神。青年艺术家在继承老一辈艺术家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担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传、明德的历史责任。

艺术家在中国现代文化的语境下活化欧洲古典写实油画的学院传统,在油画本土化的深入行进中,体现了他们对油画艺术传统的全新理解与时代创造。他们的作品在沿袭欧洲古典写实油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他们的作品给受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触动。

具象观念

艺术家们将具象写实与当代观念有机融合,致力于重构传统写实绘画的语言方式与图像属性。古典艺术的深刻与时代精神的鲜活,恰当地展现了新古典、新时代的艺术光芒,作品所蕴含的寓言特质更使受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具象观念与其说是一种绘画风格,更准确地,不如说是一种思想方式,一种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方法论。它是把绘画艺术看作视觉真实的求知活动,具象观念绘画把“精神意图”引入绘画,力求模仿客观世界和竭力表现主观世界的两大对立体系构建了和谐的桥梁,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写意表现

这部分艺术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丰厚而伟大的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他们从传统的水墨画,从工笔到小写意乃至大写意中汲取营养。他们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中国气息。艺术作品中的有诗韵、有情意、有姿色,表现了强烈的写意感。

他们看似从不可预知的一笔、一点、一色块开始,带着特有的情绪和意境让画笔在画底上游动,然后凭直觉捕捉画面上显现的“心象”或“意象”,但同时却又切合了西画严格的造型要求。这些作品有着极强的流动感和流畅性,巧妙地展现了东方艺术家们的智慧和才华。此类作品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经得起岁月的涤荡,其艺术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图形表达

在这个被视觉奇观所包裹着的图像时代,艺术家在创作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图像”所带来的压力与冲击。不管是接纳、妥协、逃避,还是融合、借用、对抗,对图像的不同态度,也为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艺术张力。

他们有的从历史和艺术史中提炼出当代图形,有的从艺术创作方法论出发,展示出抽象的图解,还有的则是从材料扩展的方向构建起了全新的当代的图示。无论是普波化的借用或反讥,还是对大众文化的拥抱或抗拒,这些图形表达的手法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审视这个时代的绝佳视角。

综合来看,中国当代新学院艺术既全面学习了传统油画艺术严格的造型训练,继承了在造型意义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又积极参加各种实验艺术活动,促使传统学院艺术与当代新锐艺术产生了共生与共荣。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不经意间又与当代世界艺术的走向吻合,为“新学院艺术”站在主流位置增添了许多可能性。

学院艺术重返主流肯定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更不能只停留在物质现实的表象和一般的意境层面上。当代艺术应该是向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存在敞开,在观念的介入下,艺术家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可以拓展到更广阔的创新前沿。正如尚辉老师所说:“倡导新学院主义的核心要义并非是离开绘画的造型体系,而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反刍绘画造型不可被机械图像所替代的那些造型形象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进行某种程度的当代艺术‘观念化’转化,但其基础仍然以形象造型的完型性为当代创造的灵魂。”

经过半年的策划与筹备,“新学院主义——全国8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即将在12月启幕。我们将带着期许与信任、坚定与执着,满怀热情地拉开邀请展的帷幕。

2021年10月


中华美网责编/李睿  编审/王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648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