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述评】 张剑:荡落尘埃冥空灵 梦逐阙里润墨香

2022-12-08 10:20:24   文章来源:名家画库

 

张剑,1970年生于成都。麒跃阁、椒园主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画院)专职画家、花鸟画工作室主任,民进四川开明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兼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蜀印社副社长,四川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美协少儿艺委会副主任,第一批巴蜀画派艺术实力代表人物。



张剑:荡落尘埃冥空灵 梦逐阙里润墨香


    文/杨蜀连


张剑的国画作品适合安静地阅读,因为从很多画面里你可以读出他崇尚静谧与空灵的精神诉求。他用墨极为苍润淡雅,尤其精于以笔入画,这源于他书法功力的积淀。他的作品以中国人物画为主,汲取中国传统国画的精髓,打破墨色与色彩之界限,拓展出自己的绘画新境。他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传递出极为写意的民俗风情。他深情执着于川西茶馆文化的笔墨留存以及空无的禅意传递。在墨色洗练、妙笔寒雨、拙朴古意、墨痕泥沙中丰富的艺术作品挥毫而出。因而,其作品也潜伏着由画家自身气质、性格、学养融合而成的生命流透之蓬勃。他是一个很有思想与追求的画家,更是一个有着远远超越其年龄的成熟且思维独立的个体。张剑是立体的,坚韧的,他精神的顽强以及对生命的领悟早已穿透他的笔墨,呈现出一种达观洒脱愉悦的人格魅力。


《浓荫里的茶香》

       画家张剑,中等个头,圆脸,高额头,眼镜后面是一双炯炯有神闪耀着温润真诚光泽的眼睛。

       张剑虽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但他的身上有着远远超越他年龄的成熟。感觉他的谈吐有着与他年龄差距很大的似乎是历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坚毅与舒展。询问之,他淡淡一笑,慢腾腾地说:“或许这是因为我喜欢峨眉山的缘故吧,也许是峨眉山的苍翠深厚与庙宇的禅定端庄清润了我的灵魂,洗去了我所有的浮躁。”

《初 夏》

我的第六感并未出错,张剑确实是一位不凡之人。他的精神他的谈吐他的气象他的乐观豁达他的坚韧意志,统统深藏于内心而始终给人愉悦和快乐。儿时的疾病与现实的伤痛对他的精神毫无损伤。他人格的独立与健康的心态显而易见。张剑不同于他年龄的举止沉稳与艺术思考,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我不想忽略他与普通人不一样的面对身体挑战的坚韧毅力,但我个人更想去触碰他的艺术情怀。很多人谈起他,总是把他定位于一个“身残志坚”的青年画家,但在我的眼里,他有着远远比很多四肢健全的人更独立的人格更旺盛饱满的生命力。他脸上洋溢着疏淡的笑容随和自然地稳坐茶台,身着一袭香云纱中式汉服,俨然如面前这壶他慢腾腾泡出来的普洱茶,不动声色,温润清透,令人回味。


《雨》


1970年4月16日,张剑出生于成都,在家位居老三。读幼儿园时,张剑就喜欢在幼儿园的水泥地上画大白马。据张剑回忆,自己画的大白马根本不像大白马,很像一只狗,但当时却得到幼儿园老师们的极大鼓励与赞扬:画得好,画得太棒啦!虽是简简单单的几句鼓励之言,但对幼小孩子理想的树立起到了无比大的激励作用。就在老师们这样不断的鼓励下,张剑一直画到了高中二年级。有一天,一个同学介绍他去少年宫学习中国画。这个时候,已经十七岁的张剑是少年宫国画班里年龄偏大的少年。但勤奋好学的张剑在学习中认真踏实而备受老师器重。一天,老师感冒病了,就请张剑代一堂课。十七岁的张剑站在讲台上,可是下面的孩子们起哄乱叫,根本不听他讲课。这个时候,老师对着这些乱吼乱叫的孩子们说:你们先静下来听张剑讲一堂课吧,就听一堂课。张剑讲完这堂美术课,教室里掌声雷动,从此,张剑就常常在少年宫美术班给大家讲课,开启了他的人生之路。1992年,张剑创办了“麒跃阁”美术学校,至今已上讲台三十多年。张剑个性务实,从不务虚。1992年,他带着学生去峨眉山写生,遇到一个和尚,说有一个住持要见他。张剑来到万年寺,见到了当年峨眉山万年寺的住持,法号“释心定”师傅,两人从此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至交。那个时候,“释心定”才二十七八岁,只比张剑大四岁。张剑喜欢峨眉山,喜欢山里的寺庙、山泉、空气与安定,这些与都市差别极大的物象与景观,给予了他创作艺术作品的极大源泉。但张剑深知哲学的辩证思维,他谈到绘画,坚持自己的绘画要能读出思想读出内涵读出民俗;他也谈到人生,提到自己的一些观点,比如:入世快,出世也快,懂得入世之人,才懂得真正的出世。大约是1993年,他在成都的一个画廊,看到一幅画,不大,只有一平尺,画的孔子。他顿时就爱上了这幅画。他清晰记得这幅小品画面上的孔子,似乎就是运用了中国水墨画的一滴墨,就这么墨韵极简的绘出了睿智超凡的孔子。这让张剑激动万分,他读出了画面中传递而出的孔子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缘,无法解释,源于天意。这幅画的作者就是张剑的老师,中国著名人物画家戴卫先生。于是,从此刻开始,张剑慢慢从花鸟、山水画的探索,转向人物画。1995年,张剑带着自己的作品报名四川省诗书画院全省第二批研修生班,以优秀成绩被录取并终于见到他崇敬的老师戴卫先生。至此,勤奋的张剑一年又一年在诗书画院深造,随后以突出成绩成为画院特聘画师,成为戴卫先生的入门弟子,最终成为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


《听评书》

张剑的作品,遒劲洗练,以书入画,笔墨淡雅,稳健空灵,画风古雅。感觉他的作品与他的年龄有着极大的反差。不像是他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有的笔墨极简的叙事语言与禅定清寂的意境。在他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六祖慧能造像》《细雨骑驴入剑门》《常伴青灯》《寒江独钓》等作品中,均可读到画家本人的精神气象与某种心象契合。他在多年的艺术探索之路上,始终以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去追寻要在自己作品反映出的人物内心世界。这也是最难的地方。张剑研究中国绘画,认为早期绘画受汉代画像砖影响比较大。从汉代画像砖的浮雕图像与繁复美观的灵动线条里,他不仅仅读出了历史的缩影与透析,更从汉代砖画像里读到朴厚、残缺以及天人合一、人神相融的精髓。这些古人绘画、雕刻艺术的写意手法给了张剑更多的启示与创作的想象空间。他认为,“残缺”,或许就是世间一种亘古不变的永恒,是存在的真实意义。这种残缺的魅力,不知道世间有多少人能够读懂其蕴含的深刻?至少,张剑早已在自己的生命成长中懂得并珍惜这“舍”与“得”的哲学辩证。

《尘封记忆之竹蜻蜓》


他尽量让自己的画不满,给画面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让作品回味的空间增大。正如攀登需要拾阶而上一样,他在创作上同样经历了阶梯阶段,宛如作曲般的构思,宛如建筑中的构架、宛如织布时的精心编织。他早期绘画经历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画风曲折变化的过程。他说,很多老画家建议他在绘画时作“加法”。但张剑个人更喜欢作品呈现洗练的意境,喜欢“简而不单”的心灵震撼。他希望自己在创作时思想高度能够一直得到提升。



《大 佛》


 创作上,张剑喜画高士高僧隐士香客。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里永远都浸润着这样的题材与话题。高人隐居山林,可谓奇异之事。过去或许很多,但今日不知何在?高士之高,应是看问题的角度与高度,透彻与深刻。犹如站在西藏海拔近五千米的扎叶巴寺,眺望峰峦叠嶂一望无尽的大山,你瞬间会感觉人之渺小,顿从心底升腾起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天地的敬畏。芸芸众生几乎都活在喧嚣的空间,生存和压力、欲望的渴求与现实的纠结,每一个人或许都有苦恼与痛苦,这是活着的宣言。怎样转换心境?估计,唯有在永不停息的修炼中让自身内心宁静,观照心底,触碰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或许才能读懂自己真正的渴求与当下的希冀。张剑在体味禅学、入世与出世的转换中,得到他自己最深刻的解读,并把这样的思考赋予自己的绘画作品。因而,他的作品就常常传递出“掩映竹篱茅舍,郁郁葱葱佳气浮”“染云作柳叶,剪水作梨花”以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飘逸与空灵。这是画家本人的精神需求,更是当下我们所追寻的美学思维之一。他的作品《大佛》:构图巧妙,寓意深刻。密密匝匝的人流蔓延整个山峦,而眼神静谧的大佛静静观望着此刻的众生,画面传递出宗教、人性、空无、存在与当下。2014年张剑创作《大佛》时,发现一起笔,难度很大,若画得太实太平,此画只能是一个乐山大佛的记录。张剑深刻思考后,决定从大佛的侧面切入,在大佛线条比较生硬的外形上融入自身对大佛的领悟,加入少许线条圆润的元素。他尽量让人物很小很繁多,来对比凸显出大佛的独立与包容。这幅作品让观者可以读出喧嚣繁杂的现实与宁静空无大 佛的宗教,众生在自然、天地面前的渺小,更彰显出人性里我们应该读出的博爱、孤独与仁慈。

《平沙落雁》

《紫气东来》


 张剑喜欢传统的老茶铺。多年来,他去成都人民公园、成都附近的“彭镇老茶馆”、乐山“犍为老茶馆”等地采风写生。作品《听评书》就是张剑深夜失眠状态下,用两个小时激情澎拜挥毫而就的佳作。画面上,一个老茶铺,竹椅子、盖碗茶、方木桌,一大群年老的男人齐刷刷地望向左边聚精会神地听着评书。画面笔墨疏淡,人物面部轮廓,似乎模糊,却又个个不同,神态举止皆有想象力,毫不影响观者从这幅作品读出川西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恬适与安静,这是四川茶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自然融合。直到今天,张剑坚持认为,一个画家,思想认知首先就要定位在一个高的平台上。他在青年时代进入省诗书画院学习多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在思想的积淀里前行,在艺术的实践、探索中思考。他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画家,还是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青少年中国画教育上做出了突出成就的优秀教育者。

《晨 音》

如今,担任着四川省诗书画院培训编辑部主任的张剑,除了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外,每天还坚持绘画。自从幼儿园趴在地上绘画开始至今四十多年逝去,绘画与张剑早已融为一体。他很诚恳地说:感谢这个时代,给了画家一个自由创作的新天地。张剑热爱生活,颇富情趣。喜欢木头,更爱汉砖。他带着学生出去写生,知道用丝瓜叶子、竹芯泡水喝可以清热解毒。他读木头的纹路,似乎可以听到木纹里渗透出的音乐旋律。他乐观豁达,永远不愿把不良情绪带给他人,而总是愿意把快乐分享给他人。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只愿意把痛苦与烦忧埋藏在心底并自我释放而解脱之人。这样的成熟与坚韧源于他独特生命个体的磨砺与对生命的领悟。他真的拥有异于常人的坚韧毅力以及丰富灵魂,这与他的年龄无关,与他思想的认知与人生的体验有关。他读出了生命的无常与残缺,因而,才会在其艺术作品中传递出值得读者深思的哲学思考。

《扎什伦布寺》




(END)


中华美网 实习编辑/张潇  编辑/彭彪    编审/王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67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