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资讯】第四届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成都和重庆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2023-12-17 18:30:11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为进一步加强成渝两地历史文化学术互动交流,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重庆史研究会、四川省社科期刊协会、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历史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民间艺术与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研究中心、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在成都联合召开第四届“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成都和重庆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会议旨在深入探讨中华文明史相关问题与理论建构,明确成渝双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助力当今成渝城市群建设和成渝文化建设。来自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委党校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明史视野中的双城历史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策略路径、成渝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等系统性问题展开学术讨论。


论坛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副校长、四川省历史学学会会长姚乐野教授,四川旅游学院院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王川教授,重庆史学会名誉会长、西南大学周勇教授先后致辞,充分肯定了成渝两地历史文化学界携手共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历史文化视野的研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巨大作用,并对两地学者长期的合作交流寄予厚望。


主旨发言环节的各位专家高屋建瓴地对成渝两地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做了回顾与剖析。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教授以内陆农业经济时代与海洋经济时代的不同特征切入,重新认识成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二是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成都一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动力源。成都在中国内陆地区正好位于中原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中心,正是这样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成都虽然深居内陆,周边有大山高原环抱,但是却能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和三大枢纽,从而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支撑点、增长极和动力源。海洋经济时代来临以后,成都一度衰落,但是随着21世纪初陆海经济时代来临,成都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因而必将在中华文明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成都古都学会、成都市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苹教授指出,要深耕岷江文明、文化研究,以此助力成都今日的高质量发展。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富忠教授认为以参政员为代表的中共高层人士成为中共在大后方形象建构的重要群体,是中共在大后方政治话语的建构者和传播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刘婧雨馆员在剖析成渝铁路时代价值的基础上,为建设一座成渝铁路博物馆提出政策建议。西南交通大学刁成林副教授从管理机构、施工组织等方面解读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成渝铁路的建设模式问题。重庆图书馆唐伯友研究馆员解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法在重庆的贯彻执行过程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重庆造-创意公共空间主理人王远凌介绍了通过媒体力量深入成渝地区乡间开展影像人类学实践的“寻乡计划”及已取得的成果。


主旨发言后,本次与会的70余位学者分组对古代成渝双城文明的传承与演进、成渝地方史与城市文化、近代以来成渝城市经济社会、成渝铁路与双城交通发展、城市治理与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文旅产业的发展与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范瑛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认为本次学术研讨会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侧面解读成渝双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有共性路径借鉴,也有个体案例解读。与会学者从文明史的角度观照成渝的历史文化,并延伸至今,探讨今日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的发展前景,可谓古今相济、精彩纷呈。本次会议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向,聚焦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成都、重庆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深化中华文明研究的内涵。


据悉,“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由成都古都学会、成都市历史学会和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联合发起,自2019年12月召开首届论坛以来,已经连续召开四届,作为成渝双城历史文化学界跨领域、跨专业、跨地区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成渝历史文化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和成渝双城的历史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的持续开展,既为成渝双城学术共同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交流平台,更有助于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智慧,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END


中华美网编辑/匡德胜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193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