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详情

渐江

画家:新安画派

人物简介

渐江(1610-1664年),原名江韬,出生于安徽歙县,皈依佛门后,取法名弘仁,号渐江、梅花古衲。他是清初四画僧之一,也是新安画派开创者。

本广告位招租A

【中华美网·人物】画花画山皆悲情,一代名僧渐江,新安画派的领航者

2020-08-31 12:14:52   文章来源:网络

这位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将中国山水画所传达的空境、清冷、静谧、孤寂的画风推向了极致,将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具有“家国山河皆空”的悲剧感。渐江所引领的画风,为我国的山水画美学开启了一个“悲情美”的新阶段。渐江在朝代更迭之际出家为僧的画家,是中国山水画清绝孤冷的代表人物。


悲剧人生,剃度为僧


渐江的人生经历,就如同他的山水画,带着一丝悲剧韵味。他出生于安徽歙县,那里有着丰富物质,有着如画美景,更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渐江家境富裕,他甚至还考取了明朝秀才,父母更是对他寄予厚望,疼爱有加,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有大把的时间去挥毫泼墨,一帆风顺的人生,让渐江早期的作品色彩浓烈,画风雄奇。然而,在渐江34岁这年,清军挥兵南下,往后20年,他的人生彻底被改写。


新兵南下之时,渐江仅有34岁,战争的乌云很快就笼罩在了这座秀美的南方小城。渐江不舍故国,他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反清复明的队伍中,跟随着唐王朱聿键南下到了福建,没过多久唐王兵败被俘,无奈之下渐江只能独自一人逃往武夷山隐居。明朝残余势力逐渐被清军清除干净,隐居于武夷山的渐江,等来了接二连三的噩耗。清军占领江南,他的母亲去世,清朝廷下令剃发易服,民间一片哀嚎。为了对抗清朝势力,渐江不愿剃发留辫,他选择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唯有梅花,是渐江此生唯一的光


至此,渐江的个人理想彻底破灭,他开始以一种弃绝的姿态背对尘世,在无奈与绝望的同时,都属于湛江的绘画新风格,被开创出来。清军铁骑遍布江南,剃发易服更是引发了江南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那是一个血腥的时代,屠城事件时有发生,整个江南处于一片腥风血雨之中。渐江所看到的家国山河,只剩下满目苍凉的悲戚感,他找不到往日的故国,他也失去了个人心中理想。那把曾经藏在心头的火开始熄灭,这让他的绘画世界也陷入了一片冷寂之中。



他所画的山河,没有了往日的俊秀,没有了往日的巍峨,因为他心中的一切皆成“空”,所以他画里的水是空的,山河也是空的,虽然还是能够看到山川草木,可是它们仅是一副空架子。因为在那幅画里永远看不到人,甚至连一只飞鸟都没有,只有险峻冰冷的山,早已经枯萎的树木,渐江的画只剩下了万念俱灰,他在自己的画里面成为了一个孤独的诗人。渐江曾经写过一首题画诗:“花草吴宫皆不同,独余残沉写钟山”,这种画面一片荒芜死寂的意境,是渐江对故国家园思念的一种写照。

这个时期的渐江,心中唯一的光就是梅花。他年少的时候喜欢画山水,现在山水失了颜色,唯独梅花是无色的,是不染俗尘的,他笔下的梅花,开始变得多了起来。每当他画累了的时候,就会拿着他那根颇有年代的羊角竹杖去山里走走,他总要摘一两支梅花回来,然后插在桌子上的蔍根瓶中细细观赏。他藏在心中的那份清高,那份多愁善感,只有梅花能解。渐江他笔下的梅花,开始带有傲岸精神,他一直用画笔守护着这份清贵高洁,因为那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点光亮。

黄山之美,让他突破传统技法


大清王朝的统治终究趋于平稳,“反清复明”的呐喊声越来越小,人们开始向现实妥协,政治时局开始平静。渐江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了,他告别了武夷山,回到了那个他告别多年的家乡歙县,他开始沉迷于黄山之美,让渐江在山水画上又有了创新,甚至在中国绘画史上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简约山水画的画法。他在这里创造出了他的长卷经典画作《黄山真景册》,与他居住在武夷山时相比,画风大有改观。



他不在拘泥于传统山水的技法,渐江在这幅经典画作中开始追求简约,整幅画卷只用到了简单的勾勒和点染,完全摒弃了从前的繁杂手法,他的山水画,将简约运用到了极致,将强烈对比运用到了基础。就是因为这种极简手法的开创,反而让山水画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境,这也让他开创了明末清初的山水画法。渐江笔下的黄山山石只有简单勾勒出来的形状,他笔下的松树,却有着细致的虬劲,这两者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反而让画更加具有空灵性,更加具有视觉冲击性。


后来渐江长期居住在黄山,这座山峰带给他的静谧、深秀,让渐将的画风又提高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黄山在他的眼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座山峰有那么多的山,他笔下的山峰,可以是险峻无比的削壁立崖,也可以是方棱直角的坚硬石山,不同风格的山峰第一次出现在同一张画作中,他开辟了切割式山水画的画法,每当观其画卷,都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画在纤瘦中包含腴润,细弱处可见苍劲,清淡处可见余韵,山水画独有的冰清玉洁的气质,在渐江的画笔下诞生。


这座巍峨的黄山,在渐江经历过沧桑巨变以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他以黄山为师,首先取其“山形”,此后他画中的所有几何造型,都来源于黄山的山石形态;他以黄山为友,所以又取其“山神”,他笔下的万千奇松,都带着一副坚韧不拔的雄强之态,这也是渐江身上所带着的一种坚强不屈的韧劲;他与黄山为家,用黄山云海的一尘不染,洗涤自己的内心的尘埃,这让渐江的画作里,总是带着一种无为与清静。

渐江对于黄山的领悟,已经拿到了泼墨成画的地步,就连清初四画僧之一的石涛,都对渐江的画赞誉有加,石涛的评语这样写到:“渐公游黄山最旧,故能得黄山之真性情,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渐江这种独树一帜的画风,终于突破了当时画坛的禁锢,同时他也带领着中国绘画走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清朝初年,在绘画界兴起了一股沿袭临摹古人画风的潮流,导致当时的画册尽失色彩,甚至如同一人所画。渐江这种带着个人色彩与精神世界的画风,终究将那套传统生搬硬套的风格冲击打破。

悲情美学,最终成型


渐江的画,还有过第三次的变革。在渐江晚年的时候,他所画的画,不仅以变幻无穷的黄山为基础,还以自己家乡徽州的山水为背景,并且由此创立了新安江画风。徽州的山水,虽然以黄山为代表,但是那些古老村落里的景色,始终与黄山是有差别的。那里有粉墙黛瓦,有秀润的河流,有清远的奇山,那些村落里没有过多的颜色,皆是以黑白二色为主,这种以徽派为主的新安江画风,至今都在中国绘画史上绽放异彩。

当渐江与他的好友查士标得以在家乡相见,这一次的久别重逢,让他们在思想上、文化上、绘画上开始碰撞出一种新审美的理念,他们二人联手,扩大了山水画的空间范围,更扩大了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他们笔下的山水画,不再是昔日里的雄伟壮观,他们二人都见证过国家的沧桑巨变,所以查士标对于友人的“悲情美学”是完全理解并且能够深刻感悟的。此后,他们二人携手,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新画风,成立了影响中国绘画是几百年的“新安画派”。


渐江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成就,首先就是因为他的遗民身份造就了这一切,对于一个失去家国故土的人而言,他的内心早已经失去了往日应有的活力。一个人的心是什么样的,他所看见的景色就是什么样的,在别人眼里那些灿烂缤纷的色彩,在渐江的眼里变得黯淡无光,这种悲情式的美学,在他而立之年过后影响他终身。其次就是渐江的性格使然,许多与渐江有关的历史文献中都曾提到,渐江生来性格孤僻,他能够毅然决然的剃发为僧遁入空门,又在黄山游历十年之久,这些都足以看出他是一个孤独感很强的人。人就是这样,愈发孤独才会愈发清醒,所以他笔下的一笔一墨,皆是他的精神写照。

藤树先生说:在明末清初那个改朝换代的背景下,渐江能够突破俗世洪流,继续逆向前行,他从未想过要追逐功名利禄,反而是将自己的精神留在了画册里,并且留给了后世,这种难能可贵的高贵品质,成就了他独具一格的画风,至今都令后人无限追思。这样的一位古人,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式,他的清觉孤独,将会成为绘画史中,熠熠生辉的独一份。


渐江(1610-1664年),法名弘仁,原名江韬。出生于安徽歙县,皈依佛门后,号渐江、梅花古衲。他是清初四画僧之一,也是新安画派开创者。(编辑:黄秋霞)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968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