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详情

苏葆桢

西南大学教授: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人物简介

苏葆桢(1916.5—1990.6),著名国画家,师从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等大家,江苏省宿迁市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大学教授(原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本广告位招租A

【中华美网·人物】苏葆桢:小葡萄也有大乾坤,坎坷路仍生蓬勃美

2021-01-14 10:40:26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1.jpg苏葆桢(1916.5—1990.6),著名国画家,师从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等大家,江苏省宿迁市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大学教授(原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苏葆桢先生继承任伯年、徐悲鸿、张书旂等近现代画坛大师的绘画精神和技法,虽历尽坎坷仍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苏葆桢笔下的花鸟栩栩如生、雅俗共赏,风格自成一派,具有强烈的个人美学特征,其葡萄作品更是享誉中外,有“苏葡萄”之美誉。


1

勤奋写生


苏葆桢的许多作品都以写生为基础,从《苏葆桢花卉蔬果白描集》中,可见苏先生写生的勤奋:一年四季的各色蔬果、花卉,足迹所到之处的罕见花草,无不进入他的笔下,无花不画、无果不写。这些写生作品时间跨度达三十多年,伴随其绘画历程的始终。


2.jpg

苏葆桢《五彩缤纷》


1959 年和1963年,苏先生两次带学生到川西平原写生,正值菜花飘香的季节,一望无际的金色花田里点缀着丛丛四川农家特有的慈竹,列列整齐的蜂箱搁置在田边,勤劳飞舞的蜜蜂给暖洋洋的春日增添了蓬勃的生气。苏先生非常激动,把这富饶的川西景色绘入画中。


3.jpg

苏葆桢《红棉蕉雨八哥颂》


1974年春,四川省美协调集力量到成都搞创作,苏先生也接到通知。到成都的第二天,苏先生就带上两个干馒头到沙河堡写生。回驻地后,展纸凝神,落笔如风,数稿之后,气韵生动的《川西三月》诞生了。那金黄靓丽的菜花,那青亮茂密的绿竹,那活灵活现的蜜蜂,把天府之国的阳春三月展现于眼前。


4.jpg

苏葆桢《川西三月》


《川西三月》画中对菜花由近至远的效果的处理,体现竹竿的光润亮度等,都借鉴了西画的一些法理。为了衬托菜花的鲜亮,还把广告色中的柠檬黄、中黄点写菜花,并运用传统中国画的反衬法,在画纸背面用赭色反复晕染数遍。


2

苦难与真善美


社会的变迁几乎使每位有成就的画家所面对的世事都不那么平坦,可以这样说,成熟的中国画都是画家心灵的外化,反映画家的意识、思想、修养及人格。


5.jpg

苏葆桢《和平鸽》


苏葆桢一生数度经历社会巨变所带来的灾难:1938年日本人侵华令他只身离乡背井、流亡入川;1951年“镇反运动”中因被诬陷而误判入狱三年;1968年文革中又因所谓“历史遗留问题”二度被关入西山坪劳改农场,一年零四个月才放出来。但苏葆桢勇敢面对这种生活强加于他的磨难和屈辱,不似明清文人画家以怪异之笔显示其落拓不拘,而以恢弘与洒脱的画笔展示乾坤。


综观苏葆桢的作品,多作于1954年到1965年、1974年到1990年这前后两个十多年的时间之内,这意味着他每每刚从民族或个人的灾难打击中苏醒,来不及喘息就立刻拿起了画笔,这是怎样一个铮铮不屈的汉子!更为不易的是苏先生的作品始终以“真、善、美”示人。


6.jpg

苏葆桢《蕊寒香冷花更艳》 


五六十年代,苏葆桢画下了人民公社喜庆丰收的场景:黄南瓜,绿丝瓜,白菜萝卜满篮筐,鲜活的蔬果中融进他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有娄山关雄关道上的殷红山丹,也有金橘装满筐葵花向太阳,还有双蝶戏芙蓉群鸭卧莲塘,鸽子展翅飞葡萄挂枝头,这些作品更体现了他高尚的人生理想。


7.jpg

苏葆桢《花蝶凤花共舞》


七十到八十年代,苏葆桢的画品更为丰富:淡绿的百合花,浅绿的腊梅花,粉红的菖兰花,风声萧萧的墨竹,珠圆玉润的葡萄,柳丝轻拂紫燕纷飞,珠藤垂吊白头相依,雏菊横斜茸鸡觅食,卷丹吐蕊雄鸡高亢。这些画笔法已达到圆熟而炉火纯青的境界,其设色之苍润,情调之明快,构图之出神入化,不得不令人叹服“四十年来之少见,大西南之极品。”


8.jpg

苏葆桢《百花齐放 硕果丰盈》


苏葆桢八十年代喜用几方印章“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推陈出新”、“八十年代”,是其现实主义艺术主张的写照,也是一个老画家经历了大波大澜之后归于淡泊、宁静、简远人生的结晶,他以生命的沉重赋予了作品以厚实的内涵,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奉献出朗朗无忧的画境。


3

钟灵毓秀葡萄图


从苏葆桢幼年时期起,葡萄就印入他的心中:“幼年时期我家门外就栽有葡萄树,从春到秋发芽、开花、结实到成熟,它的生长姿态和一串串淡黄色或紫红色的葡萄,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葡萄因其甘甜味美之实受人喜欢,还寓有多子多福之意,所以苏先生对这种水果珍爱有加。


9.jpg

苏葆桢《果硕累累》


苏葆桢以“师造化”为起点,以“师传统”为基石,以“师心”为终极,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葡萄图而享誉海内外。


从苏葆桢存留的白描画稿看到,1963年和1965年夏天,苏葆桢就绘有多幅藤子和盘子葡萄写生图,画上所题为“写李际科老师后院葡萄”。苏葆桢几乎走遍了重庆近郊的果园,西师园子里的葡萄不知多少在他笔下留过形象,他还曾与缙云山脚下一李姓果农结下深厚感情。


10.jpg

苏葆桢《果实累累》


多年以来,无论走到哪里,苏葆桢都想方设法对葡萄进行仔细观察。他出差到北京,便到京郊葡萄园写生。1986年,苏先生两度出访日本,他看到日本的葡萄颗粒饱满,串形漂亮,就准备带两串回国写生,到海关时才知道,水果是不能私自带过关的,苏先生非常遗憾。但当海关人员得知他就是著名的“苏葡萄”时,破例让苏先生如愿以偿。


此后多年的绘画过程中,徐渭、吴昌硕、齐白石、汪亚尘及张书旂先生所作葡萄,苏葆桢都认真研习过,他摈弃传统葡萄的“填写法”画法,利用水墨和生宣中棉料净皮纸的性能,采用“圈写法”,用精简的两笔完成葡萄的形状,利用墨色的淡浓和中间留出的高光,画出带光感和水分饱满的葡萄,并将葡萄组成一球球富有立体感的葡萄串,表现枝头葡萄的空间感。


1989年10月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葆桢画彩墨葡萄》一书中,对葡萄的叶、藤的画法、水墨葡萄、彩色葡萄的绘制程序都有详尽讲解。苏先生不拘限使用水墨画葡萄,还运用花青、曙红、胭脂、藤黄相调配,画出紫色葡萄和绿色葡萄,并将紫、墨、绿三色画出不同颜色的葡萄串,配以篮子、盘子或各色花卉,表现不同情状下的葡萄。


11.jpg

苏葆桢《硕果丰收》


苏葆桢对葡萄藤叶和藤本的处理,采用了书法的运笔,显示其苍劲有力和新鲜茂盛。七十年代末以来,一幅幅构图精巧、设色秀丽、珠圆玉润、典雅端庄的作品相继问世,这些画富有昂扬的时代感,体现了焕然的生命活力,充满坚韧不屈的生机。


12.jpg

苏葆桢《硕果丰盈》


苏葆桢笔下的葡萄反古人“闲抛闲掷”之意,笔力融精致与洒脱于一体,既让人感觉如见丰收之葡萄,其实又哪有那一架葡萄。苏葆桢认为:“昔日荒山,今日变成果园,我们应该用画笔歌颂人民幸福的生活,歌颂农业丰收的喜悦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情。”


13.jpg

苏葆桢《篮子葡萄》


改革开放以来,苏葆桢的葡萄不但为中国人们熟知,也走进了亚、欧、美等各大洲的博物馆和画廊。走过了数十载的风风雨雨,描绘了大半生的花卉禽鸟蔬果,可谓是恪尽画家之职守。蜀中画坛盟主冯健吴先生对苏葆桢评价道:“砚边奇卉,笔底明珠,艺坛健将,教授老苏。”十分象形地概括了苏先生老当益壮的气派。


苏葆桢先生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绘画生涯中,留存下了多姿多彩的作品,其卓著的成就,为新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其独创的写意葡萄画法对业界贡献极大,其绘画艺术风格对今天川渝地区的写意花鸟画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资料来源于:陶昌馨《彩墨精神留人间——苏葆桢写意花鸟画艺术探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6期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编辑/黄秋霞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17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