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详情

吴一峰

职位: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人物简介

吴一峰(1907年6月-1998年1月),平湖人,字一峰,别名士浚,又名立,自号大走客,别号吴窦圌,斋名“一峰草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本广告位招租A

【中华美网·人物】吴一峰:巴蜀“大走客”,以古人笔墨,写天地实景

2021-07-07 16:05:38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吴一峰《火车在剑门山脉中通过》

1932年,吴一峰随黄宾虹入蜀后,慕三巴之崇山峻岭、喜锦江之丽水春色,遂择居成都。

他自号“大走客”,从艺七十余年,游历不止,作画取诸实景又不为一石一木所限,五十岁左右就以一批写实力作在新中国画坛自拥一席,是二十世纪百年画坛中一位行迹独特、实力深厚的山水画家。

由沪入蜀

1907年,吴一峰出生于浙江平湖,祖父仕宦之余,在家乡筑“培元堂”,雅好翰墨辞章。父亲行商,在上海南京都有产业。

吴一峰

优越的家庭和乡土环境不仅使得吴一峰能够全力投身于艺术,也为他艺术观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吴嘉陵先生在介绍乃父一峰先生时称:“自幼对美术兴趣甚浓,8岁时得《芥子园画谱》,爱不释手。”

1922年,吴一峰在上海的新式学堂结识了陆俨少,深厚的友谊贯穿于他们的一生。1924年,少年吴一峰考入刘海粟掌校的上海美专。负笈美专国画系期间,他勤于问道。旅沪6年间,吴一峰得以与海上众多名流交游,古代名画也得以展玩和学习,旅游和新式的体育运动加强了他的体魄。所有这一切冥冥中似乎都为1932年的远游做着准备。

这一年,吴一峰在贺天健处得知黄宾虹将入蜀讲学,便修改了庐山写生的计划,跟随黄宾虹由水路入蜀。历时两个月抵达成都后,四川艺专校长周稷在少城公园设宴洗尘。从此,吴一峰便定居成都,开始其“大走”生涯。[1]

吴一峰《青羊宫灯会》


遍历蜀地

吴一峰的绘画作品大多取材于蜀中及滇黔风光。他的山水创作与其游历有密切联系,吴凡先生在《吴一峰艺术生活七十周年书画展览》的序中说到,吴一峰是“较早觉悟到需要以自然为师,需要走向生活之源的国画家”。

居蜀六十余年年,吴一峰尽览蜀中名胜之幽、秀、雄、险。两件长卷山水画代表作品《嘉陵山色》《岷江胜概》,便是创作于此。关于这两件作品,吴一峰的学生刘欣先生曾撰文写道:

吴一峰《点苍胜集》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经略阳南流入四川,为蜀中黄金水道,绵延一千余公里,两岸风光绮丽。吴一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已数度赴川北及嘉陵江游历写生。1955年,他受重庆美协指派赴建设中的宝成线体验生活。至陕西宝鸡后,探嘉陵江源头至凤县,顺流而下经广元、阆中、南部、南充、合川至重庆,对嘉陵江进行了全程的考察写生。

此后,吴一峰创作了数百幅反映嘉陵江流域风光的作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四川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其描绘嘉陵江全流域风光的长达二十五米巨型手卷《嘉陵山色图》,为其呕心沥血的代表作品。

(横屏观看)

吴一峰《嘉陵山色》(局部)

岷江流域风光亦为吴一峰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从1932年入蜀至1985年游历松潘、平武探岷江之源的五十余年间,他数次赴岷江及其支流写生作画。1943年夏,他只身赴岷江游历写生,历时一月余,对岷江中游青衣江及其支流柳江进行考察,并乘筏漂青衣江。此次游历,日夕与船工相伴,身经激流险难,目击两岸峰峦云烟之变幻,对山势水情,尤其对船工生活有深切体会。

其后,吴一峰创作了撼人心魄的《岷江风雨》《雅江水口所见》《青衣江放筏》等作品,此次游历还孕育了其后反映岷江全流域风光的代表作品《岷江胜概》长卷。”[2]

 (横屏观看)

吴一峰《岷江胜概》(局部)


以古人笔墨
写天地实景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美术开始沿着“师法自然、写生实物、反映客观”的路线进行革新与探索。对于中国画山水画来说,画家们也加入了革新的队伍。不过,传统画家还是老范式画新景观,不免有“旧酒新瓶”之窘。只有少数兼容中西的革新画家,才把新的思想、新的观察角度与新式的探索结合起来,开创了山水画的新纪元。

吴一峰《清碧溪》

郎绍君先生在评论吴一峰的写实创作时提到,吴一峰的“写实景”借鉴了西画,但主要是对景方式而非具体画法的借鉴。用吴一峰自己话说,是“以古人的笔墨,写天地间实景”。传统山水画描绘“胸中山水”,即便具名山水,也只是画其“意象”而已,而决非西方风景画那样以“科学方法”对现实景物进行“模仿”。吴一峰画“实景”,用了西画对景写生的方式;不过这写生全用白描笔线勾画,却已经大不同于西画了。

吴一峰的正式作品中,虽有时也适当用焦点透视,但在整体上,他还是坚持传统的空间结构模式传统的笔墨与色彩,而与“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新派画”“彩墨风景”大不同,同时也极少有同代传统画家难以摆脱的“旧瓶新酒”式尴尬。[3]

文章资料来源:

[1]一辉:《吴一峰 隐藏的中国艺术之峰》,《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第2期。

[2]刘欣:《巍巍自立 卓然一峰——吴一峰先生的山水画》,《荣宝斋》2008年第1期。

[3]郎绍君:《吴一峰:被沉埋的艺术史》,《文史杂志》2017年第6期。


更多作品欣赏

吴一峰《剑门细雨》

吴一峰《江油窦团山》

吴一峰《峨眉积雪图》

吴一峰《江干话别图》

吴一峰《三洞桥》

吴一峰《放翁诗意》

吴一峰《青衣放筏图》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学术/四川省巴蜀画派艺术院
        四川巴蜀画派专修学校

编审/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247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