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人物】髡残的世界,三百年来无此灯!

2019-12-23 09:34:21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髡(kūn)残(1612~1673)为湖广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俗姓刘,字介丘。为僧后,改名髡残,字石溪,号白秃,又号曳壤(曳即古“天”字),别号残道者、白秃翁、庵主行人、电住道人、天壤残道者;晚年署石道人、石溪和尚;法名智杲、大杲。和石涛合称“二石”。


画技小道,兴衰亦关乎时运;

丹青一理,庸奇全赖以人品。

与渐江、石涛、八大山人一样,

髡残这位用袈裟掩裹着精神苦痛的前朝遗民,

艰难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并在创作中坚持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


髡残年轻时聪敏好学,读经史、习举子业。

国难当头时,曾参加抗清斗争,

失败后避难林莽,备受摧折之苦。

他是个禀赋孤耿、性格刚烈的人,

他的知心好友程正揆称他

“性耿直如五石弓,寡交识,辄终日不语”。

他的削发出家过程也体现了这一性格:

“一日,其弟为置毡巾御寒,

公取戴于首,览镜数四,忽举剪碎之,

并剪其发,出门径去,投龙山三家庵中。”

邓显鹤在《石谿轶事》中也说

“师一夕大哭不止,引刀自难其头,血流被面”

果真是个血性汉子。


但他做出这个突然而毅然的决定,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目睹物是人非的现实,

感到复明无望,诸事皆空,

为了挣脱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向现实进行

仅有可能的抗争而不得已才做出的人生抉择。

时为清顺治八年,髡残年40岁。


髡残出家后,曾至南京,

得法名知杲,入云栖派系,

后回湖南,居桃源余仙溪龙半庵潜心禅学。

于清顺治十一年再赴南京,

先住大报恩寺,后居牛首祖堂山幽栖寺,至死。

曾同高僧觉浪、继起、檗庵及学人名士

顾炎武、钱谦益、张怡、周亮工、龚贤、陈舒、程正揆等相结识。

但生就的孤耿性格依然未改,

亡国之恨也一直萦结于怀。


他身体孱弱多病,

却先后13次赴南、北二京拜谒明皇陵。

他不但自己始终以大明遗民身份自居,

而且要求别人也要这样。


《蕙榜杂记》载,

他的僧友熊开元(释檗庵)游钟山后见到他,

被问及如何行礼,熊开元回答说:

“吾何须行礼?佛之道,君父拜之,于君父不拜。”

髡残听后勃然大怒,叱骂不已,直逼得熊开元认错方止。

可见这位遁入空门的儒生对明王朝的忠心。

被强行压抑的感情之火一直燃烧在内心深处,

如果可能,他情愿与这世道一并焚灭,

但他又做不到这一点,

他能捍卫的仅是自己的信念而已。

他曾在自己的画上写道:


十年兵火十年病,消尽平生种种心。

老去不能忘故物,云山犹向画中寻。


绘画对有些人来讲,

是一种消遣,或是一种求得腾达的工具和手段,

但对髡残来讲却绝不是这些,

他致力于绘画创作,乃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是调治“心病”的一种舒络剂,

亦即是一种被毁灭了的人生价值的仅有可能的自我修补。

这一点他在自题《溪山无尽图卷》上写得很明白: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

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如出家人若懒,则佛相不得庄严而千家不能一钵也。

神三教同是。

残衲时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

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

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画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

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

端教作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

若忽忽不知,惰而不觉,何异于草木?


强调不能懒惰,强调要干一番事业,

批评自我暴弃,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

力争能于无为中有所作为,

把生命的价值体现于有生之年(而不是死后的天国净界),

这较之那些未出家的有闲文人,

不是有着更为强烈的济世务实的儒家思想吗?

但这是一种在冻土上的耕耘,

一种看不到收获的播种,

髡残自己也很明白,画里的春风再浩荡,

也吹不绿大明的旧山河了。

但他还是勤奋而严肃地不断画下去,

因为只有在这个精神世界中,

他才能使自己的心绪得到平衡,

使自己存在的意义得到认知,

也才能看到自己所追求的真、善、美。


髡残性格直率,感情热烈,

又有着严肃认真的治艺态度,

从而形成了自己深厚华丽、面貌幽深、

格制雄阔、笔墨苍劲的艺术风貌。

在艺术气质和创作追求上,

他多少与石涛有些相近,

即二人在绘画本体意义上都着力较多,

也都有着奔放纵恣的艺术才能。

但二人又有明显区别:

石涛恃才使气,睥睨古今,脱尽画家窠臼;

而髡残对前人成就甚是尊重,

尤其对“元四家”更是潜心研修、广撷精华,

几经融汇而后成自家面貌。

(节选自《读者欣赏》2011年第3期《大师巨匠》栏目)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033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