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生活】蜀人茶事,中国最极致的生活美学

2020-08-13 10:59:28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川人好茶,从四川大街小巷的茶馆就可窥一斑,不管是露天的茶坝还是室内的茶楼,你都能够看到一个个捧着盖碗茶闲聊或者小憩的四川人。所以又有人说,没有茶馆,何来四川?



01


早在秦汉以前,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


1.jpg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绢本设色


而在西汉时期四川就已经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和集散了,而我国历史上最早有关种茶的记载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看过《新龙门客栈》的人知道,客栈就是个汇集消息的门户,不论官府还是江湖,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而最初四川茶馆的用途便与此类似。


2.jpg

 南宋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而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唐朝,四川茶叶已有了名气,成为贡品,却未入寻常百姓家。盛于宋的饮茶文化,自此将滋生于天空、雨露和山魂中的这枚小小的叶子,升格为“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的普世国饮。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四川饮茶文化在宋代发展至农耕社会的极致。


3.jpg

李公麟《会昌九老图》绢本设色



02



四川饮茶风俗自汉朝肇始后,陆羽著经,卢仝作歌,一部《茶经》、一本《茶谱》以造化之笔点化了其标格。如今,茶是当之无愧的“国饮”。可以说,一个懂传承、懂生活的四川人,莫不饮茶。


然饮茶之人不知陆羽,不读《茶经》,则无以言茶。陆羽被称为“考察茶事”,游历巴川蜀峡,一路上他在川蜀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辨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经过长年的积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得以面世。


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蜀地茶叶产出的优劣。从陆羽《茶经·八之出》的记载,我们知道在唐代,四川的茶以彭州产的为最好,绵州、蜀州所产次之。


4.jpg

《茶经》陆羽


5.jpg

《陆羽烹茶图》


这幅画表现了唐代著名茶人陆羽的故事。陆羽一直是淡泊清高的文人崇拜的偶像。此图为水墨画,山石皴法侧笔圆转,树点粗厚,画风学董源而有所变化。以陆羽烹茶为题材,用水墨山水画反映优雅恬静的环境,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茅檐数座,屋内峨冠博带、倚坐榻上者即为陆羽,前有一童子焙炉烹茶。


唐代的茶叶生产是巨大发展的时期,茶叶产地遍及南方各地,茶叶的产量大幅增加,种茶和制茶技术有很大提高,饮茶风气盛况空前,影响直达边疆各族人民中,甚而成为生活必需品。此时四川的茶叶生产仍处于全国之前列。



03



6.jpg

《惠山茶绘图》


茶也一直为文人骚客所喜,更有画家以茶入画,以茶自况。作为宋代遗民的钱选,入元后愤然不谋仕进,终日放游隐逸于山水间,以弹琴品茗、吟诗作画充实时日。其做《卢仝烹茶图》,亦是以茶自况、借茶喻人,仿佛自己可以隔着一张宣纸与卢仝遥遥对饮畅叙,既宣泄了一份英雄相惜的致敬之情,也是安神于书牍画案之中、拥有林泉之心的迁想妙得。


7.jpg

 钱选《卢仝烹茶图》纸本设色


图中于绝壁崖畔席地而坐的正是卢仝。但见其头戴纱帽、身着白袍,左手执诗书经卷,右手掌茶罐茶盏,一副悠闲淡然的姿态,似在指点侍者如何烹茶。


身后掩映着高大葱茏的芭蕉,身前有洁净敦厚的湖石,这一切令品茗环境幽静邃美、虛静醇和,赋予了饮者一种不染世俗、超然世外的尊严感。茶画写入此境,是乃点破了宋人万物谐协的审美至趣。



04



自宋后,四川饮茶文化渐渐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茶肆与民间茶文化同步兴起,形制各异的茶坊星罗棋布地在各地散布开来,成为市民得以饮食、休闲、娱乐、交际甚至交流信息、买卖交易的重要场所。


8.jpg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清时期,四川饮茶文化盛行,究其原因,是官、民、商的需求推动了四川饮茶文化的遍地开花。在此之间,便是《清明上河图》中那一肆一馆里斗茶寻欢的一介黎民,又或是《撵茶图》中那同坐松月下、对饮花鸟间的群贤雅士,或是儒雅悠闲的文士雅集图景《文会图》。


9.jpg

刘松年 《撵茶图》 


蜀中的“茶”文化发展至今,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四川的茶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私人会客处、行业及各社会团体的联络聚会处、各类信息的集散地、戏剧曲艺的表演场、民事纠纷的调解处。


百年前的成都已有茶馆400余家,而当今仅在市区营业执照齐备的茶馆就有6000家。现在有茶馆、有茶楼、有茶园、有茶厅等等,喝茶的人多,座无虚席,但很多茶楼、茶厅等所谓的高档喝茶之处,一般茶具都不用盖碗茶三件套了,而是用玻璃杯(无盖的)或者是有盖的瓷茶杯。


10.jpg

赵佶《文会图》绢本设色


过去四川茶馆还流行许多生动有趣别致的行业方言,如称茶叶叫“叶子”,将茶叶放进茶碗叫“抓”,把开水第一次冲进碗里叫做“发叶子”或“泡茶”,只喝白开水的叫“免底”或“玻璃”……这些行业习俗用语因时过境迁,现代还继续流行的已经很少了。


但茶馆为了调配适销的茶品与茶味,常将几种不同等级、不同味型的茶叶按照他们自己掌握的一定比例配和,这就称为“勾”(或称“关”)。这个“勾”,同白酒的“勾兑”是同一个意思。但白酒是勾兑出来的,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茶在茶坊或茶馆中进行“勾”,是属于各自秘而不宣的诀窍,或许直到如今还有“勾”茶的事情经常发生。


12.jpg


巴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古有禅宗公案吃茶去,道破了禅茶味的玄妙境韵。茶的质地性淡味醇、禅的意味隽永绵长。经由沧海桑田的过滤,更是在这些历久弥新的茶事里显现无余。仿若上善之水,茶涤洗清净无垢的身神进入心体本寂。


一杯中美物会令自己和乐自足、静心尘世,认真于当下并执着于对生命的洗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茶愿意去花时间了解茶文化,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END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编辑/李思家 技术/彭彪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3478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