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回忆】中国艺术教育的先锋之旅——国立艺专的重庆记

2020-12-15 11:08:25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抗战时期,国立艺专西迁重庆,在璧山、江北留下了珍贵足迹。在这段“无愧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中,一个个在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大师和重庆结缘,在战火频仍的年代留下不朽名作,赓续了中国艺术教育的血脉。


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是奏响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时代乐章。今日,就同小巴再来寻觅这段难忘的记忆。


搬迁壁山


1.jpg

国立艺专西迁示意图


1940年8月,刚在昆明安顿下来的国立艺专接到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因越南局势恶化,危及滇边,学校即刻迁往陪都重庆璧山县,吕凤子时任校长。自此,国立艺专开始了在重庆的六年岁月,先后在青木关、盘溪“落脚”,那时的青木关镇亦属璧山县。


同年12月,艺专学生陆续到齐,在璧山县太庙复课。国立艺专迁至璧山后,学校聘请了不少的名教授,加之原有在正则艺专兼职的老师,也说得上高手如云阵容庞大。吕凤子、潘天寿、吴茀之、张书旂、刘开渠、黄君壁个个皆为大师级人物,最值得一提的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三人后来成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并称“法兰西三剑客”。


2.jpg

璧山松林岗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国立艺专搬迁壁山后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关于宿舍,画家吴冠中曾在《出了象牙之塔》一文中有生动描述:“璧山县里借的‘天上宫’等处的房子不够用,便在青木关附近的松林岗盖了一批草顶木板墙教室,学生宿舍则设在山顶一个大碉堡里,上山下山数百级……”。


3.jpg

松林岗旧址


4.jpg

卢是《四川松林岗国立艺专宿舍》 1941


因其校舍不足,便在青木关附近松林岗修建五十余间草顶泥灰墙教室,学生宿舍则设于山顶大碉堡内。在壁山松林岗期间,国立艺专的师生们过了一段十分艰苦的日子,却也磨砺了生活简朴,不尚虚华的人生态度。 


搬迁“黑院墙”


1941年,校舍被日机轰炸,国立艺专从璧山松林岗迁到江北磐溪,这个时候因为迁离了璧山,教育部就让陈之佛来做校长。陈之佛接任之前,在沙坪坝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国画教授。他知道艺术系里卧虎藏龙,很多教授水平堪称国内一流,于是就把艺专校舍迁到离这里近的地方。


5.jpg

潘天寿《古松矮屋》1941


国立艺专最后在盘溪落脚于郭家院,这是一户有钱人家的院子,名为“黑院墙”,艺专的师生们觉得这名字土气,于是将其改名为“果家园”。


6.jpg

吴茀之《钟进士冒雨渡江图》1942


在此期间条件也是十分艰苦的,“学习材料多半从上海经过重重封锁远道运来,饭中都可挑拣出无数砂石、蛀虫、鼠粪……”在《烽火艺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友回忆录》一书中,画家谭雪生回忆了国立艺专在重庆期间的诸多细节。


7.jpg吕凤子《四阿罗汉》1942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吕凤子、丰子恺等艺术大师都在重庆创作了载入美术史的代表作,艺术大师创作于抗战期间的名作保存至今的并不多,吕凤子的代表作《四阿罗汉》是其中之一,现收藏于江苏省美术馆。


8.jpg

宋步云《盘溪国立艺专的茶馆》1944


国立艺专迁到重庆“黑院墙”后,在前后两任校长陈之佛、潘天寿的努力下,先后聘请了一批著名教授、社会名流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使国立艺专的师资与创作均达到西迁的顶峰。


9.jpg

江北盘溪时期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生合影


10.jpg

1945年,国立艺专在江北磐溪的图案教室。


大批国内文化名人在“黑院墙”生活、学习与居住,从事文化、教育、艺术活动,而从国立艺专走出的优秀毕业生们,不少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者。由此,“黑院墙”也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摇篮”。国立艺专在盘溪的四年时光里,可谓造就了一段中国美术史的辉煌岁月。


11.jpg

丰子恺名作《胜利之夜》


丰子恺名作《胜利之夜》的“出生地”也是重庆,现收藏于重庆建川博物馆。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丰子恺作出此画,描绘出一家四口看到和平曙光时的兴奋之态。在这之前,丰子恺还画了多幅《八月十日之夜》分送亲友,其中一幅题款为“八月十日的爆竹比八年的炸弹更凶”。


到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国立艺专迁回杭州,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据当年的学生回忆,他们是分3路赶往杭州的:北路经西安,南路经桂林,水路沿长江。至此,国立艺专长达8年的流浪生活终于划上了句号。


国立艺专尽管坎坷,颠沛流离,几经迁徙,几经换任领导人,但是任然为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史上培养了非常多的精英人才,包括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都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才,是中国美术学院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之一。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编辑/黄秋霞  审核/李思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596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