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时代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美育论坛 > 详情

【中华美网·美育】王福阳:新时代学校美育的新任务、新作为

2021-07-28 16:57:10   文章来源:中国美育网

"美育"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要明确,"美育"并不是一门具体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是所有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要认清,"美育"不是一项专业技术,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的素养。




再次要看到,"美育"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大空间,它与德智体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与校、学校与社会资源统筹整合,与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形式与内涵交集汇合。

还要理解,"美育"要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这是国家层面对改进美育教学,促进艺术教育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

最后要认识,无论是美学、美育,还是艺术教育,都涵盖大教育哲学观人的精神养育范畴,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美育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同时,艺术教育也是学校美育的主体,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美育课程体系内的艺术教育普及性原则,坚守艺术教育这块美育的主阵地,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创新,改进美育教学。

同时,关于五育融合的内涵及施展路径问题,"美育,化育人的全面发展",即化育人的全面发展当追求以下四个方面目标的达成:

美育当实现寓美于德,德美双馨的育人目标

美育和德育的结合,并非相互取代,也不是简单叠加,而当通过感性生动、寓于情感体验和生机活力的审美活动,产生寓美于德,寓情于理的化育效果,舒展德育中的“他律”向“自律”的化育,以达成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情理交融、由美至善、德美双馨的育人目标。

美育当达成以美启智,智美和鸣的成才意愿

在学校智育各科课程中,包括教学内容、环节、手段、语言、板书等,都当融汇于“美是一种力量”的美育元素,使学生在"以美启智”的情境中诱发学习兴趣,在“智美和鸣”探究求索中激活思维,在“美的感悟”中发散思维,在"美 的创造”中拓展思维。

美育当煅塑身心兼修,美健双生的成长体魄

注重并唤起体育中的审美意义,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仅可以揭示体育中美学现象与运动美的规律,还能有效提升审美和体育精神融合的高度。

美育是培育美劳结合、技艺双全的成人之路

"劳动创造美"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命题。中国古代青铜器锻造、制漆制陶、刻板印刷、蚕桑纺织等高超的技艺,精湛绝伦的工艺品,无不都体现了劳动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中也可以看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那么,当代美育研究也应该跟上步伐。

"高校美育研究应在新时代中有新建树,福建高校美育研究应勇立潮头,开启"美"的新时代!把内容实践化作为美育研究的归宿,把民族文化艺术当作美育研究的方向。

未来美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也包括:美育基本问题研究、美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中外美育实践借鉴研究、美育发展创造力的问题、美育与新媒体关系探索、乡村美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研究、跨学科大美育艺术研究。

    美育研究还显现出四个特征:

    专注于当下的政策性、实践性选题的增多;

    美育史与美育思想史研究中呈现"由西转东""厚近薄古"的倾向;

    美育研究领域加速向社会文化、消费经济、信息技术拓展;

    研究群体由高校、研究机构向社会、实业家、中小学教师延展。

  (作者系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89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