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更加突显“人” 这个核心,农村发展核心在人
当前,农村正从“熟人社会”转向“半生半熟社会”,思想观念多元、现实需求复杂、利益矛盾尖锐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建议在政策制订中更加突出“人”这个核心。一是着眼于更好地引领人,建立党建下抓一级机制。把下抓一级与上管一级结合起来,在县市区下抓一级到村社、乡镇下抓一级到网格的同时,建立一线精准识别选用培育干部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堡垒的战斗力。二是着眼于更好地服务人,鼓励基层探索管用的服务治理机制。鄞州区是半城半乡,既有以本地人为主的村,也有流动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村,这就倒逼我们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治理的机制,形成了城郊型农村的“幸福工作法”、“熟人社会”型农村的“奥约式治理”,以及人口流动大的农村的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模式。三是着眼于更好地发动人,创新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机制。普通群众层面,采取群众自筹、志愿服务等模式,引导群众强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社会力量层面,通过发挥群团组织、志愿组织、社会组织等的作用,凝聚起全社会共建共享合力。四是着眼于更好地带动人,健全机关部门一线服务机制。鄞州区结合浙江省委“三服务”活动,率先开展“三进三访”“六赛六比”“三亮三考”等活动,推动机关部门力量下沉、精力下沉、服务下沉,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现实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二、要更加聚焦“治”这个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更在长效治理。以鄞州为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5万元、3.6万元, 城乡收人比为1.8:1,广大群众更加关注生活环境、利益分配、公平正义、基层微腐败等问题。建议在政策制订中更加注重长效治理机制的构建。一是对于群众高度关注的基层小微权力,推行基层公权力运行法。从行政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不同情况出发,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运行流程图,让权力用得明明白白、干部干得清清白白。二是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打好千万工程、治水拆违组合拳。比如鄞州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时主导的“千万工程”,从治水拆违入手,倒逼村企转型、拆除安全隐患、拆出发展空间;从美丽庭院建设入手,串珠成链打造十大风情镇、百个特色村、千里游步道、万亩农业园,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三是对于群众利益相关的矛盾纠纷,构建人性化、集成化、智慧化调解网络。以人性化为本,区级设立“老潘警调中心”、镇街设立“警调工作室”,推广“老潘警调36计”,95%以上的警情纠纷就地化解;以集成化为依托,区级建立全域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镇级建立“律云”工作站;以智慧化为保障,建立“178”(一起办)网络社会柔性治理平台,并把智能警务延伸到农村,做到小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区。
三、要更加注重激发“改革”这个动力
乡村要全面振兴,改革发展是唯一的出路。但当前,农村基层普遍存在要素资源配置分散、“放管服”不彻底、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在资源整合盘活上加大改革力度。乡村要振兴,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很重要。近年来,鄞州以涉农资金整合来保障村级项目资金,以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来拓展发展空间,以“6+20”小微产业空间建设来盘活存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在推进“放管服”上加大改革力度。鄞州区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最多跑一次”拓展到民生服务领域,形成了“小区最多改一次”“马路最多挖一次”“信访最多跑一次”等“最多一次”系列,“书记一点通”“管家一点通”“政务一点通”等一点通服务,既提升了工作效能,也增进了群众获得感。三是在引入市场资本上加大改革力度。面对乡村振兴所需的金融支持,通过创新银行支农惠民、文化礼堂市场化建设运营等模式,为乡村注入市场活水。
四、要更加突出“共富”这个目标
先富带后富、促共富,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建议下一步在政策制订中更加注重拓展“造血共富”的途径。一是在对外协作上,以“共享”促“共富”。打好脱贫攻坚战,双方发展理念、模式的共享很重要。比如我们在对口帮扶中,从共享理念到共享经验,从共享稻田到共享市集,带动形成了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十大共享援助计划”,帮助对口帮扶地区提前脱贫摘帽。二是在对内带扶上,以“飞地抱团”促“共高”。出台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政府基金引导,村企结对、乡贤出资等投资方式,购买小微企业园的园中园标准厂房、非生产性配套用房,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本文来源:新时代乡村研究中心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