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艺术美育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详情

【中华美网•城市美学】什么是建筑 / Was ist Architektur

2021-08-25 13:57:05   文章来源:城市美学

Oswald Mathias Ungers (1926-2007)是德国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直接受他影响、今日活跃在欧洲建筑界的知名建筑师有Max Dudler、Rem Koolhaas、Hans Kollhoff等。然而让人困惑的是,作为如此重要的建筑师Ungers的建成作品中称上精品的却很少,同样他的理论也并不那么为中文世界的建筑学界所熟知。德国建筑杂志Arch+在2006年接连出版了两期名为《1964-65柏林讲座》和《向Ungers学习》的专刊。因其极受欢迎,集结成《Ungers建筑教学》正式出版。

欧美学术界经常将Ungers与同期的Aldo Rossi(1931-1997)进行比较。1966年Aldo Rossi出版了《城市建筑学》, Ungers此时正在TU Berlin当建筑院院长(1965-1967)。他在1963到1969于TU Berlin执教的六年中,深刻反思建筑本质,参与了很多建筑竞赛,这些留存下来的文本和方案反映了他当时的所思所想。遗憾的是,六年间他一次标都没有中过。幸运的是,这些没有中标却广有影响的方案和其中的思想奠定了他后期成为西德建筑界领军人物的地位。


这篇翻译就是节选了Ungers于1964年夏季学期在TU Berlin授课的第一场演讲的开场。从中我们可以略微体会到Ungers想要突破功能主义,追求建筑更高层次内在的心情。“在六十年代这十年中,现代主义丢失了他创新的冲动,因为‘国际主义’的标签丧失了从前的光辉与优雅。”就是在这个背景中,Ungers想要找回建筑的定位,将建筑的重心重新放在建筑的自我认定上。这种认知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就反映在并不是从功能布局、立面、细部等出发讲述建筑,而是从类型学的角度研究建筑,用逻辑、秩序来解读建筑。正如他所说:解除既有的建筑的束缚,接受普遍建筑意义上降解的形式。

整个课程包括这个开场,一共由八次报告组成。他选择博物馆这个功能流线较单一的类型,从无方向性的单一大空间到均衡组合的多空间、重点突出的多空间、连接、到自组织复合空间,选取了大量在时间和地理维度上都很广的经典案例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虽然思想的核心与我们所熟知的“建筑空间组合论”非常接近,但是却涵盖更多内容。

“什么是建筑”这个问题的提出对Ungers自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1963年之前的Ungers虽然小有名气,却被建筑评论家归于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us)建筑师。但在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之后,他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学习古罗马希腊,将哈德良别墅作为城市建筑的典范;也学习Schinkel,研究自然秩序到建筑的转化。之后携带着这些建筑思考,Ungers负笈远赴美国执教,为其赢得了在国际建筑学界的声誉。后来到了七十年代借由柏林规划以及建筑展的机会,Ungers回到柏林提出了他的《城市中的城市-柏林:绿色群岛》的规划构想,指导学生进行城市设计题目的研究,并结集出版了《花园城市》一书。书中的想法直到今天还持续影响着柏林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学术界也一直断地被重新解读。

在1982年Ungers又出版一本名为《建筑的主题化》的小书。90这应该是他更具体的对“什么是建筑”的纲领式的回答,书中选取的案例很多都是他早期未能中标的设计方案。Architektur(建筑)之所以不是Bauen(建造物),在他看来,是因为其背后那个更为宏大抽象的主题。

翻译这个有转折意义的开场白,一方面是想借此把这位重要的德国建筑师引荐给大家,另一方面是感动于那个率真的年代。一个教授在年轻人初踏入大学校门时,向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可以用整个建筑职业生涯来进行思索的问题。

(《译文背景简介》由译者撰写,详细图文、注释版参见《Der Zug》Vol.2电子版)
译文
(节译自Was ist Architektur, Ungers Architekturlehre, Arch+, P13-16, 2006)

一名新就职的建筑教授该在第一堂课上讲演什么题目呢?什么问题可以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作为我在这个学院里想要发展的建筑教义的出发点呢?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个题目很难用简单的语句阐释清楚,但我们有必要就此问题在学院中进行探讨并建立共识。不兜圈子,就以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开场:什么叫做建筑(Architektur)?

你们可能会觉得提出这样一个既宽泛又需费力解释的问题是多余的。但是请您这一次亲自尝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建筑呢?我们每日提及的这个词到底是在指什么呢?我们理所当然地谈论建筑,做建筑,审视它,为它费神,但是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呢?它是手工(Handwerk)、科学(Wissenschaft)还是艺术(Kunst)?给出一个严格而准确定义的困难也许并不在于它是或不是三者任一,而是因为它比这三者加在一起还要多。如果您问一个数学家,什么是数学,他会直接的回答你,数学是研究数的学科。这是一个明确的定义,概念清晰明了。但是要对“建筑是什么”给出类似的有效结论却不可能。

对此词典怎么解释的呢,至少该有和其他的概念一样有一个定义吧?譬如在新出版的Brockhaus大词典里:“建筑(Architektur),见建造艺术(Baukunst)。”很短,却可以由此推断,建筑这个概念并不常用。若根据这本词典里的观点,那我们的学院应该被更名为“建造艺术系”。再让我们看一下,Wasmuth建造艺术词典是如何解释的。不多,同样简单的写着:“建筑(Architektur)与建造艺术(Baukunst)的概念重合。”基本上建筑这个词和快要被我们忘掉的另外一个词“建筑学”(Architektonik)一样,在词汇里是可有可无的。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如此一来,“到底什么是建筑”就难以找到答案了。但是我认为把建筑(Architektur)都用建造艺术(Baukunst)代替是不对的。稍加思索便可知,建筑与建造艺术有不同的含义。接下来我们尝试从辞源上寻求解释。建筑(Architektur)这个词出自希腊语,由archi和technos这两个词组合而成。

作为大匠师(Erztechniker)的建筑师(Architekt)

Archi在希腊语中表示“第一,最高”。通过辅音浊化在德语中衍变为前缀Erz, 用于对概念的提升或加强。例如大主教(Erzbischhof)这个称谓就是指一个教区中位居第一的主教,其他主教居其下位,就像大天使(Erzengel)位列在其他天使之上一样。但这绝不是指军队制度的那种等级。大天使并不是像语义表述的那样位于一个从大到小到最小的序列的最前面。它更多意义上是指一种阶层差序中的前置,即ein princeps inter pares(众相同之人中的位首)。

类似的分量就像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他的位置并不是绝对的。父亲的特殊意义更多在于,作为家庭中的成员个体通过父亲在家庭整体中的位首被结合在一起,这个整体若没有参与的成员个体相互之间的依存便无法成立。在这个意义上,建筑师(Archi – tekt)这个概念可以转译为大匠师(Erztechniker)。因此,对建筑师的委任授权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正是建筑师的职权将个体联系组织为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并在这个系统之中赋予个体以新的意义,这种赋义超越了纯粹的目的性。

Technos – 手工(Handwerk),科学(Wissenschaft),艺术(Kunst)

前文提到“建筑”(Architektur)这个词的第二部分来自希腊语technos。以今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技术(Technik),但其实在漫长的时间里它的含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今日我们用技术(Technik)这个词仅指处理手段。也就是说,为达到某种结果而被采用的方法。比如说,当人们谈论绘画手法(Technik der Malerei)的时候,绝不是在说作为一种艺术性表达的那些绘画,而只是在谈论绘画实现的方式和方法。这个概念也指向一种技术性的实现品质的工作本身,也就是另一个词“实现过程”(Fertigungsverfahren)。相对于希腊语,这个词的含义被大大缩减。Technos最好翻译为“与人工相关的”(kunstgemäß)或者“人工的”(künstlich),原指所有的与“自然性事物”(Natürlichen)相反的事物。就是指那些由人构想出来并通过他智性的劳作生成的物品,而非属自然(Natur)。它也指techne(技艺)之行为,当人将自然的材料变得可被使用,当人将石头收集用作石材,或将木头加工成木材,用于建造可遮蔽风雨的庇护所。正如人类砌造火炉或用芦草搭造栖身的床席。所有与手工(Handwerk)相关的活动都包含在这个概念之中。

此外techne(技术)这个词也指人类利用既有的自然力量为己所用的活动,如利用风力水力生成能源。要以正确的方式利用它们,仅仅依靠纯粹的本能是不够的。只有具有了对其的认知,且这种认知能够被转化出有用的成果,特定的目的才能够达成。科学(Wissenschaft)研究的便是此类问题。

其三,当人有了一个想法,并想要表达它,行动的欲望就被激发了出来。这个想法既无直接的用途,也不指向某种目的。要将这个想法实现的渴望驱使人赋予物体以形式(Gestalt)。它令人不但将形式视为现实,也将之前未有之物引入了现实。当人赋予这个事物以意义,人也就为事物确定了一种与事物的本质相匹配的新的“本质”(Wesen)。这种对意义的渴望促使人将其世界塑型。这也是techne。

这意味着techne是自为因果的行为。比如我们不能说,人为某物造型是为了获得更快的速度。生成符合流线动力的形式是为了满足更高速度的需要,它无法被造型出来。人们可以用最优方式满足某种要求,但最优的造型(Gestaltung)却不存在。造型(Gestaltung)是永无唯一和定格的,它只由想象决定,而想象随时变化着自身。再现想象的只能是艺术(Kunst)。
在我进一步思考阐释艺术(Kunst)这个概念之前,我想先回到原点总结一下刚才已然澄清的这个词technos的三重含义。其一technos指“手工的艺术”(die Kunst des Handwerk),它的含义被限定为满足人类的需要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其二technos也指“科学的艺术”(die Kunst der Wissenschaft),它指对自然力进行系统性的开发并运用于特定的目的。其三technos可以被理解为“艺术的艺术”(die Kunst der Wissenschaft),它通过赋予想法(Idee)以造型(Gestaltung)来获得表达。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24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