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2008年之前,成都还是一座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二线城市。尽管早些时候新周刊评选谁是北上广之后第四城,当选者是成都,但在当时看来有些哑然。
那时成都GDP排名全国第十,新周刊评选成都为第四城之后,成都GDP一度跌至全国第十四....“北上广成”在各大城市眼里更像是个笑话。
但2008年之后,成都这片蜀都大地上的发展发生了剧烈变化。资源在重新分配,人在重新流动,钱在寻找新路,物在移动重构....
一股神秘的力量,让这座近代落后的城市突然爆发出奔向全球一线城市的勇气。
一场史诗级的变化正在上演!
到今天每个成都人可以感同身受的是,成都一改工业时代的颓废之势,在多个领域上均呈现了强大的竞争力,并一跃成为国家战略中不可忽略的绝对力量。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在助力成都崛起?
作为一个城市观察者,见证成都城事始终在观察、记录、思考。本文记录了过去近二十年,成都发展的重要战略所带来的示范作用,希望能从这些战略中寻找出成都崛起的密门。
重庆直辖鞭策了成都的发展
1997年3月,重庆宣告直辖,川渝正式分家;重庆直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庆直接带走了四川近30%的经济规模、26.9%的人口规模....
同时,一些市场直接对成都关闭,诸多产业链配套直接消失,就比如汽车业,1997年四川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3.6亿元,而重庆直接带走11亿元。
这对于当时高速发展的成都汽车业来讲,无异于一次大地震。
当然这些都是诸多影响中的一个缩影。
历史的变局往往是那些藏在缩影背后的大格局。
从区域格局来看重庆直辖;重庆直辖后,成渝两地的竞争关系几乎在一瞬间就从台下摆到了台面上,两地距离不过300余公里,多个投资要素和城市功能又相差不大,这注定了双城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关系。
但这种竞争关系就像“催长剂”,激励着成渝大步前进,成长为经济第四极。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此外重庆直辖,正值西部大开发启动的风口期,重庆、西安、成都都在积极争做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但从当时的比较竞争力来看,成都无疑是最弱势的一个。
重庆扼守长江上游,是西南地区的航运中枢,同时又是直辖市,城市地位在国家版图中急剧拉升,城市地位无与伦比。
西安地处西北咽喉,是通往大西北的战略要塞,东去上海、西进新疆、南下重庆、北进首都,区位优势明显。
而成都呢?地处盆地边缘,往北是秦岭山脉、往南是云贵高原、西进是青藏高原,在那个高铁和航空不发达的年代,成都通往主要城市的交通很困难,而且又没有内河航运,怎么比得了占了地利的西安、占了天利的重庆。
逆境当中,成都如何突围?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一个西部城市的战略抉择
重庆的优势是航运和政治资源,西安的优势是区位所带来的交通便利。
那成都的优势是什么?李白曾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自古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由此可见成都最大的优势是环境。
围绕环境优势,成都给出了“三最战略”即打造:
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优、综合实力(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三最战略的核心可以总结为“政通人和”,通过体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为城市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这个思路其实就是现在的优化“营商环境”。
同样的是思路,不同的是早在二十年前成都就掌握了这一发展密码,作为国内城市首开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城市,这个战略为成都带来了什么?
落地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成都一度超越广州,位列全国第三。甚至当时主营海运业务的马士基都把最大的办公室放在成都....
要知道成都离大海的距离达到了1500公里,同时作为内陆城市的存在,成都和航运也不沾边,那这家世界海运巨头为什么选择成都?
马士基选择成都的原因和多数巨头选择成都的理由基本一致,那就是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了营商、宜居也包括了人才、资本等,软实力不同于直接展现的大马路、高写字楼的硬实力....但软实力往往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子。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那成都是怎么优化环境,打造软实力的?
近期,河北衡水高新区某部门称“打12315的人基本都废了”引发广泛关注,这件事其实就反映了一个城市环境问题。
老百姓和企业办事难不难,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速度有多快,职能部门存不存在“踢皮球”问题,一直是城市环境的心病。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些“丑闻”一旦被爆在互联网上,部门一把手轻则处分,重任丢官;但十多年前,网络尚未普及的时代呢?
这些问题多半也就不了了之,但老百姓和企业能不了了之吗?
环境背后也折射出:城市发展快不快,环境说了算。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成都要想实现“三最战略”,环境至关重要,比肩2个最有关环境,改善环境自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头等大事。
很快成都成立了一个名叫“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领导小组”的机构,一把手任组长,全力优化城市环境,这个小组一成立就砍掉了近千项审批项目,多个强势部门无关要紧的审批项目纷纷取缔。
剩下的都是有必要审批的项目,那怎么办?成都首开国内“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只需要递交材料,流程由下而上直接转换到了“体制内流动”。
企业开办速度和项目审批速度一下子就提上来了,企业无不拍手叫快,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这也是成都今天也敢叫“中小企业发展天堂”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件事在今天看来也没大力度,但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存在,服务型政府就像一把火从成都快速烧到大江南北,给国内城市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解决了环境问题,后面的事情自然顺利起来了。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三最战略是成都发展史上,存在时间最久、贯彻最彻底、效果最明显的城市蓝图。
有专家称:成都走出了一条内陆城市科学发展的路径,“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样板看深圳,三十年后的样板看成都”
做完这些,成都的发展面貌和速度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时候成都离崛起只差一个助力。
国家力量注入蓉城
大到区域、小到城市,能不能崛起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深圳能从一个小渔船崛起到国际知名一线城市,就是国家力量的缩影。事实上,纵观全世界的发展,区域崛起与否都与国家力量相关,成都要想崛起,靠自己是不够的。
成都需要一个机遇,2008年以前国家对西南的投资一直是重庆大于成都,甚至四川。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重庆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方面是事在人为,另一方面是国家力量的全力支持。
成都即便再努力,没有国家力量的注入也注定跟不上一线城市的步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场大地震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城市发展的脚步在这一瞬间按下了暂停键,抗震救灾这一关键词成为2008年的时代记忆。
这次大地震一度让成都诸多项目停摆,楼市猛跌到5千买市中心....但这场地震也证明了,成都市中心比较安全。
接下来就是震后重建国家的巨量投资砸向四川,成都战略地位一下子就起来了。不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提高了成都的战略地位,但成都的发展却遭受了重大打击。
就比如2007年以前,成都GDP一直高于武汉,但2008年至2012年,却被武汉弯道超车,直到2012年以后,成都才一度夺回了中西部GDP第二城的位次。
从西部城市到冲击全球一线城市,成都是怎样崛起的?
往后,成都战略地位与重庆这座直辖市平起平坐,多个重要文件中均得以体现,今后成渝就像广深一样,肩负起国家战略。
再往后走,四川强省会后的成都马太效应愈发明显。2010年成都GDP达5551.33亿元,占全川的31.85%,到2020年成都GDP达17716.7亿元,占全川的36.46%,全川资源汇聚成都,这也是成都为何能在发展潜力上比肩一线的关键。
解放初期的成都是旧式的内陆城市,经济落后,市容破败,街道狭窄不平,市政设施简陋、河渠严重污染,市民生活极为不便。
不到百年,成都已一跃成为综合竞争力比肩京沪广深的新一线城市。再往后成都向东、与重庆合力构建经济第四极,打造欧亚门户,世界一线城市的轮廓日益清晰。(文/漩涡)
中华美网编辑/匡德胜 编审/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