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书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详情

杨焯忠

成就职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肇庆市端砚协会理事、肇庆市端砚技术标准专家库专家,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肇庆市制砚名师

人物简介

杨焯忠,又名杨卓,生于1964年,肇庆市黄岗镇宾日村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肇庆市端砚协会理事、肇庆市端砚技术标准专家库专家,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肇庆市制砚名师。他的30多件端砚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其中《幸福广东砚》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锦绣河山砚》被中宣部收藏。他还曾参与奥运会特许商品《中华瑰宝》端砚的设计制作。

人物详情本广告位招租A

【中华美网·非遗人物】杨焯忠:非遗传承之——笔墨纸砚

2021-09-15 14:22:05   文章来源:国族非遗

杨焯忠,又名杨卓,生于1964年,肇庆市黄岗镇宾日村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肇庆市端砚协会理事、肇庆市端砚技术标准专家库专家,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肇庆市制砚名师。他的30多件端砚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其中《幸福广东砚》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锦绣河山砚》被中宣部收藏。他还曾参与奥运会特许商品《中华瑰宝》端砚的设计制作。

杨焯忠是一位擅长以历史故事为创作题材的著名艺人。他于1999年创办华龙轩,所雕刻的端砚意境雄浑,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清明上河图砚》作品被北京国际饭店收藏;《归》砚等被肇庆市博物馆所藏展;《大观园砚》作品获首届中日友好艺术交流会端溪名砚评选会铜奖;《随形砚》作品被肇庆市端砚博物馆永久收藏;《千禧百龙砚》作品(与程文合作创作、主刀雕刻)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优秀作品评选银奖;《生命树砚》作品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优秀作品评选银奖;《一苇渡江砚》作品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优秀作品评选铜奖;《盛典砚》作品获首届中国端砚文化节铜奖;《策杖寻僧砚》作品获广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归砚》作品获广东省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一樽还酹江月砚》作品获广东省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风雨牧归砚》作品获第二届中国端砚文化节铜奖;《借东风砚》作品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畜牧业博览会铜奖;《观星望月砚》作品获科学家杨振宁的好评并收藏;《浅谈端砚雕刻艺术》论文在〈世界标准信息〉杂志发表;《端砚作品<猎食>的雕刻创作》论文将在〈广东工艺〉第十一期杂志发表。同时积极参与工艺美术的各项活动,大力支持端砚工艺美术的各项事业活动,为推动端砚工艺美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荷塘悠逸砚》作品入选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标准样图。

自古以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为“文房四宝”。出身名门的端砚通常只有在皇室贡品中才能见到。

端砚因其石材精良、气质典雅被古代的文人墨客视为文房瑰宝。如今,端砚的实用价值已在很大程度被收藏价值所取代,但在不少文化人的心目中,端砚已成为一枚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在端砚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焯忠心中也有这样的一个“端砚梦”。

生于端砚世家的他,祖祖辈辈都以采砚石为生,从学习制砚技术至今已历经30多个春秋。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杨焯忠从小就对端砚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父亲并不希望其“子承父业”,杨焯忠只好从“偷师”开始了自己的制砚生涯。在小学五年级那一年,他制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块端砚。到了初三,制砚每个月可为杨焯忠带来120元的收入,相当于父辈们当时两个月的工资。

一品端砚,从砚石变成艺术品,需要“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过去师傅教徒弟都是口耳相传,每一个步骤都是按部就班的,有时雕到最后才发现石料不够用。”为了更好地发展制砚技术,杨焯忠锐意改革:他先在石材上揉料、素描,再进行雕刻,大大提高了端砚制作的速度。为此,杨焯忠也常常与父亲意见相左。“父亲一开始看不上我的创新,觉得我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逐渐接受我的方法。”

要为砚石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单凭良好的手艺是不够的,艺术的眼光也同等重要。杨焯忠善于因石构图、因型造势、因材施艺,巧妙地利用石品的花纹设计图案。而他雕刻前用于观察的时间比雕刻所用的时间还多。杨焯忠的代表作《海天旭日砚》的石材原本是别人家里用过的茶盘,经过仔细的端详和思索,杨焯忠觉得它的纹理极似波涛汹涌的海浪,便花了600元钱买回来进行二次创作,得以制出一品精良的砚台。

杨焯忠认为,一个人的艺术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是由他的品德和艺术修养决定的。为此,他常常从书法、美术、收藏、文学、历史的世界里寻找灵感:取材于“文赤壁”的《赤壁夜游砚》,表现了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传颂千古《赤壁赋》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幽远的诗情画意的景象;而取材于“武赤壁”的《借东风砚》,则展现出《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火攻曹营的宏大画卷,金戈铁马之声仿佛迎面而来。

与许多其他非遗技艺相似,端砚制作的传承同样面临着人才缺乏和人才流失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砚台只是用来磨墨的工具,以为端砚自己就能流出墨来。”由于传统书写远离日常生活,人们对端砚的常识缺失让杨焯忠颇为感叹,这促使他身体力行,去为中小学生讲课,普及端砚知识。

如今,杨焯忠最大的愿望,就是将端砚知识及制作技术发扬光大。他给儿子取名“杨砚扬”,寄寓着他“薪火永传”的理想。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07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