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书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详情

金永才

成就:主要代表作有:方鼎、文房四宝、酒器、茶器、香案供具、花瓶等;作品参加“中国非遗大展”“中工美大师精品展”等国家级展会;荣获“金凤凰”“百花杯”等金、银、铜奖项共40余项。先后荣获“2012年度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世界民间文艺“当代艺圣”、昆明市第二届“春城才人才奖”民族文化人才称号。自筹资金创办“乌铜走银工艺馆”、“乌铜走银传习馆”、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云南乌铜走银协会。

人物简介

金永才,男,汉族,1953年出生,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人。1976年开始学习金、银手工制作,1982年师从乌铜走银第五代传人李加汝学习乌铜走银制作。 1982年至今,独立创作乌铜走银作品百余件。

人物详情本广告位招租A

【中华美网·非遗人物】让乌铜走银一代代传承下去——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

2021-10-11 14:04:04   文章来源:民族日报

云南乌铜走银始创于清雍正年间,为滇南石屏县人岳富所创。云南乌铜走银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界的两大制铜工艺。目前,云南主要有三大门派掌握这项古老工艺,分别是官渡金永才、晋宁袁昆林、保山万光红。


今年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来到官渡古镇乌铜走银传习馆,拜访了馆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


坎坷传承路


走进乌铜走银传习馆,几位工匠学徒正在聚精会神地打磨自己手中的工艺品。金永才的办公桌上基本都是各种乌铜走银的工具、半成品,记者到达的时候,这位七十岁的老人身穿朴素的中式马褂,脚踩简朴的老布鞋,正打磨着银器。


“自从岳氏兄弟开创乌铜走银以来,这门手工艺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岳氏家族对传承历来有个规定:传男不传女、传儿媳不传女儿、世代单传,且不传外姓人,对传承人的人品、悟性这两方面要求极高。众位家族学徒要经受一定的考验和磨炼,才能最终确定一位真正的传承人。”金永才介绍。


1935年,战火四起,手工艺人没了生意,很多老手艺人回乡或改行。但在昆明民生街有一个叫岳忠明的人(岳氏家族第四代传承人),虽然改行不做乌铜走银,但仍然在坚持做银器。“他的姨老倌苏继成多年来都在协助他做银器,私下传授了不少。”金永才说道。




这个突破性的传承,对延续乌铜走银在云南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苏继成先后完成了精美的乌铜走银作品。“我师傅李加汝年轻的时候也认识苏继成,会有一些往来和沟通。”金老先生说,自己的师傅早先在昆明学了银的手艺,后面做了一个土司的女婿,刚好土司家的一楼是专门做各种铜制工艺品的铜铺,他和铜铺的一个手艺人成为挚友,经常一起切磋,自己慢慢地摸索出来了乌铜走银的技法。本来可以发展得不错的,但因为战争的原因,师傅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着这门手艺,最后回到了昆明。”


乌铜走银辗转茶馆半生缘


李加汝回到昆明官渡几年后,便结识了金永才。师徒二人半辈子都在乌铜走银这门手艺上度过的,但不为大家所知的,是乌铜走银的传承与昆明老茶馆的故事。


“乌铜走银一直以来的传承和延续,可以说都是在茶馆里。”金老先生介绍道,第一次和师傅到茶馆是1982年,那是一家位于官渡区武家庄的茶馆,当时想给乌铜走银找到买家,只能去茶馆。就这样,师徒二人在家里一起制作乌铜走银,隔三差五地到茶馆里找买家。

1996年,李加汝在弥留之际,把配方传授给了金永才。


攻坚克难传手艺


2004年下半年,全国第一次普查手工艺人。“那时候相关部门的人打电话给我,我感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了国家的重视。”金永才说。


时隔仅一年,第二次普查开始。“普查人员来到我家时,我正在院子里敲银器呢!”金老先生说,就这样,乌铜走银以其独特的艺术和工艺被列为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族民间手工艺人传承手艺的发展环境逐渐向好,金永才也有了把乌铜走银这门手艺做大做好的打算。“考虑到当时政策好、环境好,我非常希望能够开馆收徒,把好手艺保护好传承好,但当时钱真的不够。”金永才缺钱开馆的顾虑最终被那颗民族手工艺人的赤子之心打破了。2006年,金永才在官渡的一些农村房产为他解决了资金问题。


2009年,乌铜走银传习馆正式开馆收徒。据了解,乌铜走银传习馆是云南省第一家非遗传习馆,后来各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的负责人、传承人都来拜访学习办馆模式、收徒模式和民族民间好工艺的传承精神……


“三年前,我就把权力全部下放,再过五年可来可不来了。公司和手艺都已经交给徒弟们和公司经营者们,我相信他们有这份能力和信心,把乌铜走银原汁原味地、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金老先生说着乌铜走银的未来。


“改革开放春风动,乌铜技艺才得活,盛世年间大发展,传承技艺圆了梦”是金永才对这一生坚守乌铜走银四十载的感慨,“这四句话,我就贴在床边,每天都可以看到。”


人物简介:




金永才,男,汉族,1953年出生,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人。1976年开始学习金、银手工制作,1982年师从乌铜走银第五代传人李加汝学习乌铜走银制作。


1982年至今,独立创作乌铜走银作品百余件。主要代表作有:方鼎、文房四宝、酒器、茶器、香案供具、花瓶等;作品参加“中国非遗大展”“中工美大师精品展”等国家级展会;荣获“金凤凰”“百花杯”等金、银、铜奖项共40余项。先后荣获“2012年度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世界民间文艺“当代艺圣”、昆明市第二届“春城才人才奖”民族文化人才称号。自筹资金创办“乌铜走银工艺馆”、“乌铜走银传习馆”、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云南乌铜走银协会。


中华美网编辑/彭彪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1条评论

提交

冰与火 2021-10-11 14:11:34

鼓掌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53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