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书法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为什么湖南那么多山都被穿了“洞”

2021-01-12 13:54:35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张家界天门洞、南天门
茶陵日月岩,崀山天生桥,飞天山穿坦……
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后面
都隐藏着一种相似的景观
——山体之中,一洞(或几个洞)穿“心”
这属于什么地貌景观?

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种景观呢?


全中国最出名的“天门山”
其实是喀斯特穿洞景观

我国的“ 天门山”遍布大江南北
这些天门山的得名
往往取自“ 两山相望如门”的山势
真正在山上门洞大开
“天门 ”之名神形兼备的
恐怕就只有张家界天门山了

◎ 张家界天门山,海拔1518.6米,天门洞就位于其上海拔1260米处。洞高131.5米,宽37米,深98米,置身其中,只觉洞若通天。

天门山是一座四周绝壁的孤山
海拔1518.6 米
“ 天门”位于海拔1260 米处
高悬于半山之上
置身其中,只觉洞若通天
不过在地质地理学家眼里
天门洞只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穿洞而已

所谓穿洞,指抬升脱离地下水位的
或大部分已脱离地下水位的
地下河、地下廊道、伏流或洞穴
其两端成开口状并透光者
在喀斯特地貌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只不过天门山孤峰高耸
天门洞临空独尊
所以才备受推崇


◎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就在距离天门山直线距离大约10公里外的七星山山脉,在一座山巅之上也有一个大洞。据张家界山地救援队魏贤彪测量,这个洞高87米,宽43米,洞顶厚度75米,当地人称其为“小天门”。不论是“天门”还是“小天门”,这种穿山而过、两端透光的洞,在地貌学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穿洞。而且在湖南,或大或小的穿洞景观可以说是非常常见。


对于天门山穿洞的形成
地质学家覃功炯是这样解释的:
天门山碳酸盐岩层厚且比较纯净
历经溶蚀的时间长
而且这一带年降水量大
平均达1700毫米
天门山上裂隙十分发育
沿这些裂隙发育形成了古老的洞穴系统
之后由于地壳局部抬升
天门山被抬高形成了孤山独立的姿态
其上的洞穴也随之被抬升
在此过程中洞道历经多次崩塌
 残余部分越来越少

就形成了穿洞


张家界的另一个“天门”,
让我学会了一个新概念
——“假喀斯特”

张家界的“天门”并非只有天门山一处
在黄石寨还有一处名为“南天门”的景观
“南天门”也是穿洞吗?
是的,不过它不是喀斯特穿洞
而是一个石英砂岩穿洞

◎ 黄石寨的“南天门”。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
——“假喀斯特”
凡是地貌形态很像喀斯特地貌
但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的
我们就叫它“假喀斯特”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原理在于
存在着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
弱碳酸和碳酸盐岩之间的化学反应
但假喀斯特基本没有化学反应

打个比方,水对碳酸盐岩的侵蚀
像水把岩石的一部分给“化”掉了
而假喀斯特作用,水对岩石的侵蚀
就像用水做的刀斧在切割琢磨
是纯力气活

◎ 袁家界的“天下第一桥”。

还有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天下第一桥”
也是一个石英砂岩穿洞
是流水沿节理溯源侵蚀,崩塌而成的

天生桥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穿洞
它是继承穿洞发育而成的
天生桥和穿洞的主要区别是
残留顶板的宽度、跨度
和顶板上方的地貌形态
天生桥顶板跨度不小于宽度

顶板上部的地形相对平坦,否则应为穿洞


穿岩、穿坦,
老百姓早已用生动的语言
给丹霞穿洞起了名字

湖南最有特色的地貌当属
喀斯特地貌、张家界石英砂岩地貌和丹霞地貌
在喀斯特地貌和石英砂岩地貌中都有穿洞景观
那么在丹霞地貌中是否也有呢?

丹霞地貌学家黄进认为
若丹霞岩墙较软的岩层在同一位置
两侧都风化形成了凹坑
就可能把山体或岩墙蚀穿,形成穿洞

◎ 在郴州飞天山,同一段丹霞山体上,崖体较厚的东侧一个洞穴还处于额状洞阶段,是为黑坦;在最薄的西侧,崖体已经被从两端穿透,形成了天生桥,是为飞天山穿坦。

株洲市茶陵县湖口镇杨柳村日月岩
从天空中看,这座丹霞山体从四面都被切开
像一个支起来的只有顶盖的帐篷
又像是一堵半环的岩墙
日月岩的得名
就因为这道岩墙上
发育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穿洞:
大者高10—15米,深10米,宽20米
呈半圆形,称为日洞
小者高1.5米,宽5米,深3米,称为月洞
当地人并不把这里叫做什么“ 日月岩 ”
而是直呼其为“穿岩”

◎ 红莲寨丹霞天生桥,
也许曾经是兵寨的天然寨门
岳阳市平江县地处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孕育了当地独特的“兵寨文化”。历朝历代,每遇战事迭起时,当地百姓就会利用天然地形结寨自保。在安定镇长田村,据记载有一座始建于元朝的红莲兵寨,以一处穿岩作为屯兵驻守之地。百姓们所说的穿岩,实际上是一座丹霞天生桥,洞高20米,宽15米,如天造地设的拱门一般,令人不禁猜想,当年的兵寨是否就是以此为寨门的。

日月岩的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一个红层盆地中的
这个盆地名为茶永盆地
位于茶永盆地最南端郴州市苏仙区的飞天山
也以丹霞地貌而著称
在飞天山地区,当地人称岩洞为“坦”
“穿坦”则为穿洞或天生桥

并不特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在湘西体味穿洞的前世今生

听说我在找穿洞
湖南的户外探险高手王焕友也发来了邀请
他说古丈县的鬼溪上穿洞众多
让我一定要去看看

他先带我来到鬼溪的下游
在他的带领下,我来到一个山崖之下
山崖上十多米高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穿洞
还有水流从穿洞底部流出
形成一道细长瀑布
这是我此行第一次看到有水的穿洞
不由非常兴奋
他却说明天再带我去看更精彩的

◎ 穿心寨双穿洞,
像手拉手的母子,又像在接吻的情侣

在慈利县高桥镇穿心寨的一处高山上,一大一小呈倒葫芦形的两个穿洞,把一段山岩分隔成了两部分,形似母子手拉手依偎在一起,又像一对正在接吻的情侣。据专家介绍这是形成于碳酸盐岩上的穿洞,可能是溶洞系统中双层洞道崩塌之后的残余。


第二天,在王焕友的带领下
我们又来到高处的李家寨
屋舍俨然的村子和周围平整的水田
让我很难想象旁边其实就是悬崖峭壁
走入村旁另一个特别崎岖的河谷中
前进了大约2公里
我发现地表水流入了地下
原来这是一个喀斯特盲谷
盲谷的尽头处有一个天生桥

下到谷底,路边出现一个大约两米高
五六米长的洞口
从洞口走进去没几米
是一个大约几平方米大小的洞厅
然后洞道折了一个弯
十几米外就是另一个出口
也就是说虽然这段洞站在出口看不到入口
但站在洞厅的位置
向两面看却都是透光的
我回想了一下穿洞的定义
——“抬升脱离地下水位的
或大部分已脱离地下水位的地下河、
地下廊道、伏流或洞穴
其两端成开口状,并透光者”
眼前的洞符合两端开口,但不符合透光
所以我判定,它不属于穿洞
不过看着洞道里堆积的崩塌下来的巨石
我不由想,也许再崩塌下去
也能形成穿洞
它可以算作穿洞“前世”吧

◎ 喀斯特穿洞和天生桥形成过程示意图。

从这个穿洞的“前世”继续走
走不远眼前出现了一个标准穿洞
远看颇似桂林象鼻山
走到近处发现洞后别有洞天
从洞中穿过去,竟然置身一个巨大天坑中
而天坑的另一侧还有一个洞口
进入这个洞口后,脚下渐渐有了水
原来,我们和转入地下的伏流相遇了
不过水不大,而且洞道非常宽敞
所以我们还能继续前进
一直前进了几百米后又有光亮照了进来
不过水没有流向光亮处
而是拐了弯从一个陡坎上流走了
陡坎落差有几十米
我们没带装备无法走下去
王焕友说,他以前下去过
过了陡坎后再走几十分钟
伏流就又出露地表了
水流出的地方就是我们昨天看到的那个大穿洞

没想到在鬼溪这短短几公里的范围内
竟然有一个穿洞的前世
——两端开口但不透光的洞
两个标准的穿洞
还有一个穿洞的未来
——天生桥
漫长的地质发育过程
就这样被浓缩着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这真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印记
是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中难得的证据(编辑:匡德胜)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860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