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人物简介
本广告位招租W
2021-07-22 15:14:56 文章来源:网络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董耀会在日记中写道“在万里长城上留下第一行完整足迹的,应该是华夏子孙!”。随着岁月的侵蚀、战争的洗礼与人为的破坏,不少地段的长城均出现了残损。结束长城徒步考察后,董耀会发现,“每一天,每一刻,长城都在遭受蚕食性的破坏”。这一现象,让他十分痛心:长城保护,刻不容缓。长城,好似一位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老父亲,需要了解、热爱与保护。董耀会经常这样比喻。1984年5月到1985年9月,他与两位同伴历时508天、徒步7400多公里,一路迎难而上,从山海关抵达嘉峪关,完成了对长城的首次全面周详的实地踏察,填补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项空白。
“让雄伟的长城走向世界,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这是中国长城保护学会的总体目标,也是董耀会的毕生追求。“过去几十年,我就做了研究和保护长城这一件事,可能一辈子也就做这一件事。”董耀会曾这样坦言。从风华正茂到年岁渐老,他的长城情结日益浓厚。研究和开拓长城学,弘扬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引导国人爱护长城,这是董耀会一生的梦想,他做到了,他让国人更加全面地了解长城的历史,呼吁人民保护长城,爱护长城。
董耀会的致力于长城事业,从1984年开始,为了实现“把第一行人类的足迹完整地印在长城上”,他辞去了工作,跟他的两位好友耗时508个日夜,一路风餐露宿,徒步从山海关沿着长城走到了嘉峪关。此后,他又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完成《明长城考实》一书的写作,成为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记录明长城沿线情况的书籍资料。他的徒步,体现了他对民族的热爱。后来,他投身于长城事业中,参与长城学会的建设,致力于对长城的研究、保护、维修和宣传,一干就是30年,这是他对追求的执着与坚持。30年来,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唤醒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为国家献言献策,甚至为工作而生死不顾。
为了了解长城,他走了八万里,这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情怀,长城是中国留给世人的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我们必须肩负起保护长城的使命。他用脚步丈量万里长城,他还要走一辈子,这种坚贞如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