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时代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书法】汉砖中的书法世界,体势奇诡,诸体混杂

2020-09-04 09:23:39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四川是中原之外的一个汉砖宝库。汉砖遗物在四川地区分布广泛,样式丰富。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共发现汉代铭文砖、纯文字砖、花纹砖超过三百种。



1.jpg


在书法艺术方面,四川汉砖则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民间书法世界。那种不为庙堂范式所左右的篆隶书,体势奇诡的过渡书体,以及诸体混杂的破体现象,充分显示了书法艺术在书体演变的动态过程中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砖文分类


按砖文文字内容划分记名砖、纪年砖、吉语砖等。小巴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类砖文。


记名砖


记名砖主要是制砖的地名、人名、物名、官署名、官职名等。最初一般只有几个字,承继战国、秦代制陶工艺习惯,多是戳记钤印在砖面比如右司空生产的砖上印有“右空"或“空”的印记。常见的有右司空砖,大水沈砖,未砖,珍砖,宫屯砖等。


2.jpg

汉 右司空砖(局部)


纪年砖


主要是记载墓砖制造的时间或墓主人死亡、埋葬的时间等等。出现的位置主要在砖的端面和侧面,在砖室墓葬中广泛存在。最简单的只有年号,比如永平砖。另一种是在年号之后注明年份,比如五凤二年砖。


3.jpg

汉 五凤二年砖片


吉语砖


内容主要是吉祥如意、祈福子孙、延年益寿等等。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吉语砖是西汉宫殿官署建筑的铺地砖,文曰:“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4.jpg

汉 海内皆臣砖拓片


第一批汉砖——二十四字砖


巴蜀地区最早发现并引起人们重视的第一批汉砖,是二十四字砖。二十四字汉砖上阳文缪篆:“富贵昌,宜宫堂;意气扬,乐未央;长相思,勿相忘;爵禄尊,寿万年。”字字珠玑,伸展有度,自然流畅,线条刚柔兼济,布白天成古朴,浑然霸气。


5.jpg

汉 二十四字砖片


正方的砖面中分成四格,横竖线条以等距离排列,篆法方整,各字因势又长短不一,空间协调而独具匠心。被“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在四川新繁发现,广为世人所知,当为汉代出土文字砖之王者。


“延光四年”汉砖墓


民国以后,一大批学者和知识分子迁居四川,大大地推动了四川地区的汉砖考古与研究,郭沫若收集考证汉砖的活动是其中的典型事例。在这期间,郭沫若等人发现了延光四年汉砖墓。


汉砖墓里出土了延光四年七月造作牢坚谨年号砖,这是一块车轮矩纹砖。郭沫若另外还收集了一批延光汉砖,其中有“富贵”折线纹砖、钱币纹砖、联壁纹砖等,并亲自手拓,题诗纪事。


6.jpg

汉 “延光四年七月造作牢坚谨”年号砖片


这批汉砖砖体完整,图案精美,字口清晰。其题延光四年砖有云:“巴人下里歌,犹和阳春弦。鸡鸾同罩食,石玉并头眠。”题富贵砖有云:“上有富贵字,古意何娟娟,文采朴以殊,委宛似流泉。”


汉砖里的篆书和隶书


零星出土于四川各地的汉代纪年砖和字砖有近五十块,在这些纪年砖和字砖中,年代最早的是西汉宣帝五凤二年砖,最晚的是东汉灵帝熹平三年造砖,前后相隔二百余年。


7.jpg

汉 五凤二年砖片


从书体上说,这些纪年砖和字砖可分为篆、隶两大类,有些从结体和线条笔法上说处于篆隶之间。在书法风格上,它们各具特色,多彩多姿。


汉代文字砖多为于建筑装饰之用,而篆书本身屈曲盘绕的线条具备天然的装饰美。所以无论是铺地砖还是贴壁砖多为篆书。例如:海内皆臣砖,单于和亲砖等等皆为篆书砖文。


8.jpg

汉 海内皆臣砖


汉代篆书墨迹保存至今的数量不多,有《武威张伯升枢铭》、《武威壶子梁柩铭》等。这些作品;笔划盘曲、穿插,婉转妩媚,结体或突出疏密对比,或强调撑满字格,与历史上所谓的缪篆的特征相近。


9.jpg

武威张伯升柩铭旌  甘肃省博物馆


铭旌左上角绘月亮和蟾蜍,右上角绘太阳和三足鸟,正中篆书墓主人籍贯、姓名。


10.jpg

汉“永平十四年造”砖实物及拓片


汉朝国祚绵延422年之久,而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也正是中国书法的书体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从篆书向隶书演变的所谓“隶变”主体时段就在此一时期。


康有为认为五凤二年砖为“汉隶之始”。四川出土的这块五凤二年造砖与中原地区的同年砖皆为古隶或缪篆风格不同,这两块砖间乎小篆和缪篆之间,线条多圆势又兼方折用笔,上下饰有V字形斜纹,备极古雅。


篆书向隶书的演变(隶变),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的。一条是草率化的途径,即篆书通过草篆演变成草隶,经整理成隶书,这可以证之于战国至秦汉简牍;另一条则是经由笔法的改易,即将小篆变圆转为方折,演成缪篆,进而定型为隶书。


隶书在汉之前便已产生,至汉更进一步发展。在民间主要以实用为目的。成熟的隶书形态,且形态丰富。


11.jpg

汉 公羊传砖


如纪年砖中的建平五年砖,隶书大体平直,其长横、平捺饶有隶书特点。今所能见到的隶字砖主要有元平口砖、永初三年八月砖、张公砖、公羊传砖等等。


12.jpg

汉 永初三年八月造砖 实物及拓片


总体而言,四川砖文整体上无不呈现出线条自然酣畅,造型生动的特点。以及呈现出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张力,在汉砖极其有限的媒介空间内,砖文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多样性的风格。


文字资料参考来源《中国书法》杂志,标题《巴人下里哥,犹如杨春雪——四川汉代砖文研究》,作者冷柏清、刘鹤翔。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出品/巴蜀画派促进会

监制/旷野  编审/方方

责编/李思家 技术/彭彪

本期编辑/黄秋霞 匡德胜

合作与投稿bashuhuapai@sina.com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1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