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当代画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华美网·回顾】“梦旅人——胡仁樵艺术的回眸”座谈会在成都画院举行

2023-11-23 09:49:56   文章来源:成都画院


《梦旅人:胡仁樵艺术的回眸》近日于成都画院开展,该展展出了胡仁樵先生不同阶段创作的80余件作品,以及大量的速写、书信、艺术日记等各类文献资料。11月3日成都画院在翰林厅举行了胡仁樵先生展览的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胡仁樵先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寻道者和执著的追梦者,他的画风从写实逐渐走向多元,却在创作高峰期戛然离去,令人痛惜不已。本次展览以“梦旅人”为主题,整体的回顾胡仁樵先生自1965年川美毕业后到80年代进入画院以来的艺术历程与成就,让后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胡仁樵先生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特点。期待通过座谈会上大家的发言讨论,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胡仁樵先生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艺术价值,启发后辈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座谈会由策展人孙晓伟主持。首先举行了胡仁樵先生作品捐赠仪式,胡仁樵家属向成都画院捐赠布面油画《暮色中的情侣》,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顾问、四川省水彩画研究会荣誉会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水彩(水粉)画院院长王培秋先生向成都画院捐赠油画课堂上胡仁樵老师所作范画《写生肖像》,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李志权先生、成都画院原副院长李青稞女士代表成都画院接受此次作品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座谈会围绕“胡仁樵艺术之梦的启蒙与追求”、“ 胡仁樵为搜集创作素材的旅居生活经历”、“ 胡仁樵艺术作品中的创新与表达,及对川渝画派发展的贡献”、“胡仁樵艺术中的人文思绪,对真善美的诠释”四个议题展开。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创始会长、成都画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马一平先生发言:

胡仁樵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他不断想追求一些新的东西,就像刚才那个短片里面提到,他不想重复自己,不想重复别人,他一直想能够尝试一点新的东西。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往往突破的契机就是在这种努力当中出现的。

我认为成都画院举办这样的老艺术家回眸展是很有意义的,这是对历史和曾经的开拓者的尊重,无论是一个画院或是一所高校,都有它诞生和成长壮大的历程。当事业繁荣果实累累之时,回顾早期的先行者们创造的业绩,予以梳理和总结,既是对本单位家业的认证,也是一种温度的体现,这种传统理当发扬光大。


四川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何哲生先生发言:

我深深怀念与胡仁樵一同度过的8年,珍惜与他共同学习、追求艺术的宝贵时光。我们在学校中追求着艺术的纯真,同时也充满勤奋,这段学习生涯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胡仁樵的作品不仅是回忆,更反映了他在艺术上的勤奋和坚韧。

他在油画艺术中一直追求变革和创新,两个明显的方面值得注意:首先,他在肌理的运用上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通过各种技巧和色调的变化,扩展了肌理的表现范围;其次,他在绘画语言方面也积极探索,从早期精准的写实描绘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然而,遗憾的是,胡仁樵去世得太早。如果他没有受到疾病的困扰,继续探索下去,我相信他会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我认为画院举办这样的展览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它回顾了胡仁樵的艺术历程,同时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巨大的启发。作为他的同学,我坚定支持这次展览。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袁吉中先生发言:

我与胡仁樵先生是美术学院的同学,他算是我的师弟。后来,我们一起前往成都画院,并在那里生活了多年,这种缘分让我们在今天参加座谈会变得必然。

有一件事情,发生在很早以前,那时我们还很年轻,可能是还在读附中的时候,我曾去过他的家,那个家位于河边,是一个破旧而狭小的房子。因为某些政治原因,他的少年时期充满了贫困,他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而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他。

那次访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联想到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家庭的贫困实际上与他在绘画领域的成就有一定联系,困苦的生活激发了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正如古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简崇民先生发言:

胡仁樵的坚韧与对多元艺术价值的追求是他独特的特质,也让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步。或许,正是这种坚韧和不停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独特的风采。

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正是这些差异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胡仁樵的性格让他不仅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位特殊朋友。他的作品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前行,追求更多元化和深刻的艺术表达。

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们不仅要庆贺胡仁樵的杰出成就,也要纪念他的不朽精神、他的坚持和对多元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生活故事将继续激励我们,让我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追求卓越。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幼矩先生发言:

我来到画院的时间是在1980年11月,我们首次出差到青神中岩寺。在那里,我们远远地看到山壁上有一些菩萨的绘画,胡仁樵请我仔细观察,他说:“你看这些菩萨的眉毛和眼睛,注意它们的线条,还有这些衣袍,有的地方长有的地方短。”这次出差和与他的交谈让我意识到,在我之前认为西画只注重光影和形状的情况下,他居然还深入研究了这些细节。因此,我觉得在胡仁樵的油画中,有时候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东西。

最后我写了一首赋赠与这次展览,赠与胡仁樵:


画友胡仁樵遗作展暨座谈会感赋

今之白发皆青丝,如梦人生迷亦痴。半世红尘浮雨冷,一身秋色带霜凄。巴黎三月诠真艺,画院廿年酬缪斯。收拾辛酸存底事,茶凉幸有故交知。红尘一梦细如丝,古月又临呼雪时。百幅彩华伤逝如,满墙春色望来溪。遥疆荷笔何冻乎,昔日偷光仗陋居。黄叶鸣风随雨落,新潮传统各东西。

仁樵同道与余早识,然少往还二十年候不意,同院此亦缘乎,其人努力,自甘身心遂损,天不假年,壮岁而去,画界惜之,其逝候之遗作,展览余观后感慨,系之有句,并录以为念也。

癸卯霜降,张幼矩并识。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顾问、四川省水彩画研究会荣誉会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水彩(水粉)画院院长王培秋先生发言:

在策展人的引言中,引用了卡西里的著作《初升的太阳》,其中有一段话:“生活中还有许多荒谬的事情,各种不幸的意外现在还不可避免”,“命运、困苦、前行、抗争,那些词在胡仁樵的心里像种子般扎了根,在一无所知的年纪里,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牵引。”这段话或许对年轻人来说不容易理解,但对胡仁樵的一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胡仁樵的生平经历是坎坷而困难的,但他始终怀揣着对艺术的真诚和对自身的执着,他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创作和艺术方向,这让他成为了当时艺术领域的一股变革力量。

胡仁樵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艺术家,但他在一个经济压力巨大、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度过了一生。他是一个不善待自己的人,对艺术苛刻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追求变革和进步的画家。他的离世是社会原因和他自身对艺术追求的交汇点。如果胡仁樵能活到今天,他的成就将会更加辉煌。我向成都画院捐赠了他的一幅作品,这幅油画反映了他的专业素养和对艺术的真诚,同时也是我对胡仁樵的一种敬意。


原《四川青年杂志社》美术编辑谢可新先生发言:

胡仁樵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他的工作态度。他极具创造力,从不浪费时间。他经常画速写,非常着迷。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将自己完全融入画作中,是非常珍贵的品质。特别是在他前往欧洲之后,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画画或参观画展上,他希望能够看到国外众多的杰出艺术作品,即便是休息时间,他也会躺在公园里,只要有机会就继续作画。这种辛勤努力让他瘦了许多,超出了我的意料。他的坚韧和勤奋实在令人佩服。

如果胡仁樵没有英年早逝,我相信他现在仍然会继续创作,追求变化、创新和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一点非常可贵。尽管我不是学习油画专业的,但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不断追求,珍惜时间,全身心地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态度,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溶先生发言:

胡仁樵学习的态度我非常钦佩,毕竟我们曾一同工作多年。当时,胡仁樵担任创作研究室主任,我则是副主任,负责在他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胡老师对待工作的极度认真的态度。他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成都画院的人。

胡老师教导了我两个重要的观点。首先,不要重复自己,也不要重复他人。他强调艺术家应该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追求创新。其次,最快乐的事情是享受创作的过程,而不是执着于一种风格。有些画家在某一风格上取得成功,获得了奖项和社会认可,但这并不一定会让他们自己开心。对画家来说,创作的过程和追求不同的表现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成都画院原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李青稞女士发言:

首先,他热爱生活,充满了对采风写生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他在年轻时代就大量进行了写生,尤其在新疆的和田地区,那里生存条件非常艰苦,他在那里坚持绘画,尽管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后来,他遭遇了一次车祸,因此在1980年末才来到了成都画院。他经常向我讲述那段艰苦的经历,我觉得他走过的路非常不容易。尽管最初是被迫去新疆的,但他对这个地方充满感情,这种情感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此外,胡老师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基本功扎实,广泛研究了苏联油画,早期作品受到苏联艺术的影响。当我于1987年来到成都画院时,正值中国开放的时期,西方艺术涌入,对于所有的画家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而对胡老师来说,这种冲击更为深刻,因为他已经具备很高的见识。

他积极寻求真理,追求艺术的真正美,因此决定前往法国留学。他的追求和困惑在当时被视为非常宝贵的历史阶段,尤其是在迎来西方艺术浪潮的时候。他的经济并不富裕,几乎是步行探访了整个欧洲大陆,为了节省旅馆费,睡觉都在火车上解决。他计划着用这些经历创作一批新的作品,但令人遗憾的是,没过两年,他就离开了我们,离世时仅62岁,退休不到两年。

胡老师的艺术作品中,我看到了许多品格,是许多艺术家值得学习的榜样。因此,今天在胡老师的个人展览上,我深受感动。



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李杰先生发言:

非常感谢今天的活动,它有两个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聚集在一起,缅怀胡仁樵老师。其次,我们在学习,学习胡老师的艺术精神和追求。

我首先要感谢老师们的邀请,感谢成都画院,感谢他们为这次画展做的精心准备和出色的细节安排。这个展览和座谈会的成功,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在这里,我还能够见到许多熟悉的老师。我记得,正是五年前,我有幸通过马老师的介绍,与曹老师相识。这次展览让我非常感动。作为学者,我们也要感谢曹老师,感谢她对胡老师的艺术作品的保管以及资料的整理,付出了许多心血,最终为我们呈现了这么出色的展览。


成都画院在职画家刘海涛先生发言:

那个时代是如此艰苦,但这种艰苦其实是整个社会的,不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在这个时代中感受到艰苦。在这种环境下,通过胡仁樵老师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以及他们丰富的精神生活。胡老师通过艺术手段追求精神生活和美好事物,这种追求在今天的研讨会发言中也得以印证。他为之付出了很多,包括艰苦的游学,但这种苦旅实际上反映了他内心对美、对艺术的强烈渴望和向往。正如李青稞老师所说,胡老师希望再创作一批杰出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他心目中已经得以形象化,只差将其实现为现实。这让我想到,有时候像胡仁樵老师这样,将自己如火焰般燃烧的艺术家也是一种美,就像梵高。他们将自己献给艺术,将自己的爱通过颜色、笔触、构成和造型表达出来,充满强烈的力量,这也是一种美。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美,不同的力量。通过这个展览和座谈会,我学到了有关情感和梦想的真谛,以及对梦想的执着、炽热的追求,以及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美好人生的精神。



收藏家李懋先生发言:

我本人出生和成长在铁路大院,当时就听说铁路系统中有一位杰出的绘画天才,即胡仁樵老师,也是一些偶然的原因使我们有了机会相识。首先,我被胡仁樵老师的真善美之精神所深深感动。用简单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为艺术而生,最终回归艺术的人。我认为这是值得尊敬和钦佩的。我坚信,他的精神和遗产将会流传百世,继续影响和启发后人。


旗袍设计师谭嘉女士发言:

我是曹世慧老师的学生,主修服装设计。在青年时代,我常常带着自己的设计作品拜访曹老师,而在曹老师的家里,我经常看到胡老师的作品,这一切都发生在90年代到2000年之间,我当时看了很多胡老师的作品。而今天,再次看到胡老师的作品,我感受到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挥洒在画布上,在画布上,我们再次遇到了这位鲜活、真诚和率真的艺术家,他如此真实地对待艺术,用色彩来诉说自己未竭尽的创作之旅。


成都市美术馆、成都画院党委书记李志权先生发言:

今天参加胡老师的座谈会,作为一个外行,我深感感动。我特别感谢曹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和整理胡老师的作品,才有了今天这个完美的展览呈现。同时,我也感谢所有前来的老师,一起回顾了胡老师的艺术生涯。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成都画院未来的计划中,一方面是继续整理和展出老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推出更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不辜负老一代老师们的期望,也不辜负这个时代。



胡仁樵夫人曹世慧女士发言:

我代表全家,向成都画院的领导,以及孙晓伟带领的策划团队、全体工作人员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你们为胡仁樵的画展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没有你们的辛勤工作,就没有今天这个展览。再次感谢你们。

我们也感谢今天前来参加胡仁樵梦旅人艺术回眸展的同事、同学、老朋友、新朋友,以及那些热爱他、喜欢他以及他的画作的收藏家们,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关注。

胡老师曾说,生命短暂,但艺术是永恒的。让我们在他的艺术和梦想中回顾他的一生。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将他的生命和艺术永恒化。


参会嘉宾合影

此外,我们选编了部分未能到场参与座谈的胡仁樵先生的旧友、同道的相关文段,以此纪念和缅怀胡仁樵老师。

艺术家的品格

文/李焕民

我和胡仁樵在上个世纪70年代相识,曾一起去阿坝州若尔盖草原深入生活,现在回忆起来,与他交往近30年之久,除了艺术话题之外几乎没有谈过别的。据他夫人说:“仁樵昼夜不分地思索着自己的绘画艺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一有灵感冲动,顺手抓住任何可供记录的东西就画,床边总是放着艺术日记,睡觉之前、半夜醒来,想起什么就抓紧时间画下来、写下来。”足见他是一位倾毕生精力于绘画的艺术家。

山歌回响天地间——有感于胡仁樵的油画艺术

文/陈安国

胡仁樵的画,使我们加深了对当今现实主义的理解:深切关注现实人生、理性审视人生现实、贴近生活。作品内涵蕴涵着隽永的“现实性”,在艺术语言上,多方关照推陈出新。

综观胡仁樵多年以来创作的众多人物画,不难看出画家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以高原生活为母题,二是以农村生活为母题。自然,也还涉及人生社会其他方面和独特的人物肖像等创作题材。但是,创作的主要的倾向是表达不懈的高原情结和农村情愫的作品为最多。在这批作品中,我看见了画家的良心和感受:看见了少数民族和农民群众的生活、劳动、情态和生存方式。同时更看见了画家正视现实、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民大众的同情、理解和冷静思考,以及胡仁樵在其作品中的审美判断和审美取向。


真善美的无懈追求——
评画家胡仁樵的艺术成就

文/张方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艾伦莱持曼说:“有准备的头脑和对一个问题锲而不舍的精神会提升一个人的创造力”,仁樵具有这样的秉性。我们满怀期待仁憔以炽烈的艺术激情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艺术品,意外事件发生了:由于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这无疑是仁樵的终身憾事,也是四川画派的一个重大损失!

往日时光的四段记忆碎片

文/吴绪经


1964年,四川美院毕业后,仁樵被分配到新疆一个边远的小县城木垒县文化馆工作,那是我们之间通信最多的时候。他形容自己只身躺在天山脚下的白桦树林给我写信,有时候,他会捡几片天山的树叶、剥一些天山的白桦树皮给我寄来。那个时候信中交流最多的是俄罗斯文学,免不了谈论圣彼得堡的雕塑和建筑的辉煌与神秘,涅瓦大街的梦幻与典雅,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的忠诚与坚韧。更多的时候会谈论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仁樵尤其喜爱莫泊桑与契诃夫。津津乐道的是他们所塑造的那些鲜活的经典人物…聂赫留朵夫、叶普根尼·奥涅金、拉赫美托夫、以及那些“装在套子里的人”、“多余的人”等等。比如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那种既向往真理,却又懦弱,纠结的典型。我们常常用以自比和自嘲。有句话“只有希望,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梦来收获”,就是那种状况,是“逃避现实,还是寻找希望”。当时,谁也说不清。

但是,青年时代,俄罗斯文学却滋润着我们焦枯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艺术追求和人格。让我们看世界和生活的方式有些不一样了。

仁樵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他所挚爱的艺术事业奋斗,同时,他又不可避免的经受了一次次社会和时代所给予的剧烈冲击。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去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在他平静的外表之下却激荡着青春的热情和报国无门的苦恼,以及他的奋斗。抗争与思索,这些都折射出过去那个时代那一批知识分子个体存在的艰辛和心路历程的困惑以及他们的命运。

读胡仁樵——十二年后的一段手记

文/沈道鸿

油画家胡仁樵2003年在病中告别了人生,但他的艺术并没有向我们告别。他身后留下一大堆透光的作品至今还在我们的记忆和想念中。时隔十二年,成都画院为他举办油画展显示出一种温情和艺术良知。

画展开幕,仿佛得见一位俊朗、健硕,帅气和极有才华的成熟男人还在色彩世界中游走。他的作品不会沉默在过去的时光里。他的故事会从笔触中溢出。

犹为欣赏盲人歌手周云蓬说的一段话:“艺术的登顶,不靠才华和运气。靠的是,上天赐予你的挫败、颓丧和静默。”

胡仁樵如果还活着,他仍然会拒绝后悔。

他的才华令人惋惜。看他的画展,心里有些潮湿。

忆老同学胡仁樵

文/皮远乡

世慧微信我,由成都画院主办的“梦旅人:胡仁樵艺术的回眸”个展,10月27日起在成都画院美展馆开展。藉此,人们得以较全面切近他的佳作,感受他艺途跋涉的苦乐。作为老同学,我感到无比欣慰且欣喜。

1965年,我们同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好学不倦,学业优异,俊逸倜傥。

他们油画专业教室和我们国画专业教室,仅隔着一条过道。我们画坏的国画、写废的纸是他们擦拭画笔最好的材料。课间,常能见到他来我们教室“收集”,作画之勤勉,可见一斑。本科四年,他在认真完成繁重的课堂作业之外,还创作了《山村乡邮》《春讯》《故乡水》等作品,参加展览、在报刊发表。

当年,四川美术学院围墙外的黄桷坪正街,有一家照相馆,大约是受美院熏染,拍的照片颇有艺术性。一天,有同学发现,照相馆的橱窗里陈列了一幅人物胸像,题名《晨曦》,定睛一看,像中人竟是仁樵。我们纷纷跑去欣赏:只见他神采飞扬,微微侧身头稍抬;双目炯炯有神,望向相框外的远方……

他眺望的远方,当是旭日东升,朝霞满天。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那是仁樵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写照。

毕业后,离别校园,奔赴他憧憬的远方,在新疆东北边境,一呆八年。直到他回成都后和我聊起来,才逐渐知道他那些年的一些情况。

初时,到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报到,他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从市到州,仍然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就这样,他怀着一颗炽热、赤诚的心,落定“最艰苦的地方”——与蒙古国接壤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

木垒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地貌独特,与重庆、成都是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氛围。面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他新奇又茫然。但他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热情投入工作,画宣传画、办美术培训班,外出采风写生、为少数民族同胞画像……《天山五月》《果子沟》《木垒月色》《维族女郎》等写生作品定格的瞬间,正是那些给予他艰辛磨练的、难以忘怀的岁月记忆。在他之后的创作中,尤其是有关少数民族的题材,如《葡萄乡的回忆》《伴月》《小羊羔》等作品里,都能发现那些年生活积累的渗透、浸润。

他说,在一次冬日写生途中,遭遇车祸,他的右手粉碎性骨折。严重变形的右手,经他不屈不饶的锻炼,重新拿起了画笔。1980年调进刚成立的成都画院,仁樵得偿夙愿,从此专心致志,创作不辍。

我那时在《四川画报》社当美术编辑,与美术界联系密切。常去成都画院拜访朱佩君等老画家,仁樵等中青年画家,请教问安、观摩学习,发现报道选题。1983年4月,成都画院举办了建院后的第一次“成都画院书画展”,我曾以《真挚的热爱 不倦的探求》为题,写下我的观后感。在谈到展出的油画……作品时,我写道:

“几位油画……作者,艺术表现的路子都不相同,他们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胡仁樵这次画了不少藏区生活,《悄悄话》《晨炊》《追》,等等。作者似乎也在追着,在追求着自己的风格,在艺术中寻寻觅觅。”

1984年初,我调到中国文联出版社工作。1985年夏,首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仁樵的作品《水平线上》获三等奖,并为中国奥委会收藏。他来北京领奖,仔细向我介绍着他的艺术构思和表现。他说,他构思了多种场景,画了不少草稿,反反复复,最终放弃了体操项目蹦跳翻滚的强烈动感。画面以静静地站立在平衡木上沉思的小运动员为中心,辅以教练员的半身背影,右方留出大片空白,行云流水般的腾跃似乎即将开始……静中寓动,言简意赅。

之后的十多年,仁樵老同学佳作迭出,频频传来他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得各项奖励的消息,他的艺术创作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1998年秋,一天下午,仁樵神采奕奕来到我家。他受邀赴法国巴黎举办个展、交流考察,来北京办理相关手续。他兴奋地讲着自己对此行的期待:去研究他崇敬的前辈大师,拜读他们的作品,探求他们技法的奥义……仁樵动情的述说,深深感染着我和我的老伴,我们祝愿他一切顺遂,满载而归。

半年内,他的足迹踏遍了欧洲12个国家,到了60多个美术馆和博物馆观摩,盘桓于欧洲大师们大量的原作前,解读、研习。为此,他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仅苦其心志,也劳其筋骨,回国时,体重减轻达30斤。考察收获满满。在对中西油画艺术的比较、分析中,他的认知更为理性而深入,创造思维更为深邃广博,艺术语言更为自由自如……

仁樵生于战乱,成长历经坎坷。他自始至终,执拗于艺术意蕴营造的精妙传达与艺术语言的卓越表现,如痴如醉,自成机杼;不懈地追寻着“适我无非新”(王羲之诗句)的艺术创造。天若假年,他将为中国油画艺术奉献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回忆老同学的点滴往事,思绪万千。是什么推动着仁樵无休无止地忘我投入、拼搏进取?是40后这代“川美学子”矢志不渝的事业心,恪尽职守的责任感,是对油画艺术刻骨铭心的挚爱,是企望流芳艺苑丹青的理想,或曰梦想……也许,都是吧。

此时此刻,我们在一起纪念他,怀念他,我分明感到,仁樵就在他的画作里,就在我们身旁……

 2023年10月29日于北京亮马桥南之梦远堂


本站编辑/彭彪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865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