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时代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美育论坛 > 详情

最终受益人

2020-01-16 15:15:45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米开朗琪罗、毕加索等大师都曾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作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与手艺人的距离是最近的。虽然他们的艺术创作理念因为超越了同时代的手艺人而被冠以“大师”的名衔,但他们终究还是手艺人。


对于匠人身份的认知,应该来自于艺术家对“艺术家”身份的否思。也许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名思想家,然后才是一名手艺人,从而受益于自己的手艺。当代身价不菲的艺术家无一不是曾经在一行手艺人中的思想者。有思想的手艺人知道身处不同的时代需要顺应时代而生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从此在艺术市场中被冠以“艺术”之名。


在早期中国还没有艺术市场的时候,像罗中立这样具有写实派代表性的艺术家也是靠每个月32元人民币过活。在一批早期藏家开始收藏艺术作品后,才开始有了市场的观念,大多数艺术家的第一桶金开始都来源于收藏家。而当市场以画廊、艺博会、拍卖行等各种资本借口涉足艺术家的艺术生活时,谁应该是艺术品增值后的受益人?这一提出又引起了媒介甚至各种不同商业领域的追问。


中国资深文物专家、拍卖界元老刘幼铮曾表示过,“一件艺术品增值的历程是复杂的,增值的背景和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是艺术家一个人的事情。艺术品的传承、收藏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对艺术品的价格起着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甚至超过自己本身。”显然将所有升值的部分都归功于创作者身上,会成为艺术家一个人承受不了的压力。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当具有自我建构生产循环能力的“手艺人”也不得不假借外在条件的可能时,“艺术家”便需要更依赖于权力、资本与评价等文化生产体系,从中增强自己可以继续再创作的实力。而在整个市场循环体系中,最终受益人究竟是最早的 “手艺人”,还是最后的“艺术家”?


中华美网网站分享的作品,仅供交流学习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2129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