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时代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美育论坛 > 详情

【中华美网·美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为“美育”

2021-07-21 17:00:17   文章来源:中华美网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一时间,“美育”相关的词条登顶热搜,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在这样一场全民大讨论中,“德智体美劳”中一直不受重视的“美育”,成为了话题中心。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佚名《宫乐图》


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在中国,刚刚摆脱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状态而进入古代文明的西周奴隶制社会,便有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


在西方,也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产生了很卓越的美育思想。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规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有哲学、科学、道德、体育,而且要有美育。

 

拉斐尔 《雅典学院》


“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席勒用书信体写成的重要美学著作——《美育书简》,已经不限于教育的角度,而是从变革社会、实现人性复归这样更广阔的范围论述美育的。他看到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人性偏枯的事实,提出通过审美自由活动,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全的人。他说:“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这一转变过程,只有通过审美自由这个中间状态才能实现”; “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们先成为审美的人”。席勒把审美教育看成是人性复归、道德完善乃至社会变革的唯一途径,完全离开政治革命、经济变革这个前提,因而只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空想。但是他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敏感与批判,对审美教育特殊规律及其重大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蔡元培


席勒美育思想,对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绍到中国的是王国维,而真正倡导美育并建立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人是蔡元培。蔡元培把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与中国“礼乐相济”的传统融会贯通,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有力地反对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主义教育旧传统,为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近代之前,美育一直包含在德育之中。那时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美育的独立价值,因此与德育混淆不分。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而今天人们的认识早已突破了这种历史的局限。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响应,非美术类院校也积极探索高校美育新模式、新体系。


在西南地区,西南财经大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积极探索研究型财经大学开展通识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充分依托学校通识教育发展的良好基础,围绕“阶梯分级、突出实践、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创新探索独具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秉持通识理念,探索“阶梯式”艺术课程体系


西南财经大学秉承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财大精神,把授蒙养正、博雅信达的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美育教育全过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美育教育在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灵活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特别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在美育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实施艺术课程分级教学,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分层次有效推进美育教育全覆盖,将因材施教的理念与方法贯穿大学本科在四年课程设计中。全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综合性分级化教学,分为艺术理论及赏析课、基础艺术实践课、中级艺术实践课、高级艺术实践课四个层次。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叶俊老师开设的基础艺术实践课程《书法》课堂现场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在贺英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

 

创新课程形式,打造“多样化”美育课程


阶梯式公共艺术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西南财经大学通过艺术大师短期班、美育讲座学分制、在线课程建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创新美育课程形式,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育课程选择。




2019年3月26日,美育讲座《名家名段赏析之小品表演赏析》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邀请国家一级演员永恒先生作为主讲嘉宾

 

突出艺术实践,注重“参与式”美育“第二课堂”


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课程优势,拓展教学资源、创新课程形式,试验推广线上艺术教育资源库,推进翻转课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重点围绕美育理论课程、艺术鉴赏课程和美育实践课程,通过引进或建设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和网络资源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目前已完成艺术类通识核心课《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在线课程录制且投入实际教学使用。


2019年10月29日,为期两周的 “书语心画”——西南财经大学首届《中国画基础——白描》《书法》公选课习作展现场

 

实现内外联动,构建“全方位”美育保障平台


通过有效的内外联动,对内进一步健全美育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推进美育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外倾力打造校地美育共建项目,有效实现校内外美育教育资源整合,统筹建立全方位美育保障平台。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图书室

2019年5月25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主办的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现场,国内知名艺术家、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代表、高校艺术类专任教师等共计60余位参加会议

 

贯彻课程思政,传承“美善一体”美育理念


美育塑造美好心灵,美育造就时代新人。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将近95年的办学历史,西财人传承不辍、砥砺创新,不断赋予+这所大学更丰厚的文化积淀,将美育传统引入思政实践,以美育丰富课程体系和校园生活,用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美浸润校园,化育人心。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学生演出校史剧《光华1938》

 

西南财经大学作为一所以财经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一方面适应新时代通识教育和美育工作发展趋势,贯彻“通识”理念,提升“美育”观念,重视到美育工作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直面学校美育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因地制宜打造美育特色。


“通识+美育”理念的引领下,西南财经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围绕“阶梯分级、突出实践、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坚持把“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当前美育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课程建设”逐步带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培养发展“师资力量”和“美育活动”,稳扎稳打,逐步建成覆盖美育课程、美育师资、美育活动、艺术学科及艺术专业的综合美育发展体系。(编辑:李思家)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81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