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网首页

  /   注册

微信咨询

会员登录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密码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登录

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通过短信登录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会员注册

获取动态密码
立即注册

 

您还可以:

微信登录

反馈

btn

返回上页

下拉
上拉

书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详情

徐艳丰

职位: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

人物简介

徐艳丰,男,汉族,1952年8月生于中国河北省永清,政协河北省十一届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政协廊坊市五届委员会特邀委员。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中国扎刻艺术大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人物详情本广告位招租A

【中华美网·非遗人物】徐艳丰:刻故铭新,一扎一刻尽诉传承之路!

2021-09-10 10:28:21   文章来源:非遗地图


徐艳丰,男,汉族,1952年8月生于中国河北省永清,政协河北省十一届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政协廊坊市五届委员会特邀委员。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中国扎刻艺术大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中国一绝 永清扎刻

永清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县城南部南大王庄村系洪武年间(约1380年)始建。


该地地势低洼,历史上盛产高粱,永清县秸秆扎刻就是用上乘的高粱秸秆,以卡尺、剪子、锥子、刀子、竹签和油灯为工具,靠手工攒装、扎刻而成各类工艺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扎刻各类仿古建筑模型,都需要精工细做,属于典型的传统手工技艺。“堪称中国一绝,世界无二。”

永清扎刻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仿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平衡、稳定的物理性特征;榫、槽、角度的几何特征;传统古建筑的观赏性特征;六节稳固的创作性特征。永清扎刻手工技艺精美绝伦,不仅艺术观赏价值高,科学研究价值、实用价值也很高,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建筑学等。


高粱杆扎刻从形制、结构和制作程序等方面看,与中国古代建筑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材料制造的建筑模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被西方学者称赞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

2008年,永清秸秆扎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徐艳丰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木工世家 钟情扎刻

徐艳丰出身于木工世家,祖上十三代都是木匠,专门研究古代建筑。

11岁时,徐艳丰跟一位同乡老人学会用高粱秆制作工艺品,做些蝈蝈笼、走马灯之类的小摆设。

14岁时,他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了天安门,宏伟的城楼让他联想到自己能不能用秸秆做一个天安门模型。用了三年多时间,天安门模型做出来了,一共用了70多万节高粱秆,繁复精美、栩栩如生,观者无不交口称赞。徐艳丰从此对秸秆扎刻爱不释手。

他已经不满足编织”蝈蝈笼子和各式各样的灯笼了。文革初期,他看到《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电影里有天安门的镜头,萌发了要用高粱秸秆编织一个微缩的天安门城楼。在没有文化,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小艳丰连续七个晚上跑了七个村庄,追着看了七场电影,依靠自己记忆的电影片段,扎出来并经过修改十几次后,怎么看怎么不像天安门城楼。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贫困落后,信息闭塞。他陷入一片茫然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姥姥家看到挂有一张天安门城楼的图片,如获至宝,经过反复研究和精雕细琢,艳丰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智慧,坚定的从事自己的艺术创作,1969年10月,他终于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扎刻完全套天安门,这件成功和处女作后来被河北省政府当做礼物送给了日本长野县。

以后的岁月里,他除去干农活养家糊口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扎刻上。佛香阁、角楼、天坛、黄鹤楼等70余件大小作品相继问世,并因此获得50余项荣誉证书,他还多次去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访问表演。

工艺精湛到每扇门窗都可以开合

徐艳丰的作品通体上下所有接口不用钉子、胶水、铁丝或线绳之类的辅助固定,均采用传统木工卯榫结构咬合在一起实现固定,结构既稳又紧,且门窗都能开合。用游标卡尺测量的每根高粱秆茎,误差更是低于0.3毫米。

发明铁杆高粱 制作传世精品

徐艳丰作品:《故宫角楼》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故宫角楼》,专家鉴定至少能保存500年,而说到这就不能不提及徐艳丰的另一项发明——铁秆高粱。


高粱秸秆扎刻所需的秸秆不仅量大,而且要笔直饱满、颜色均匀,且有足够韧度,徐艳丰为此把自家仅有的几亩承包地都种了高粱。

徐艳丰还发现,村里原先种植的高粱杆较脆,杆子中间有个小空心,稍一用力就断了。

为了使高粱秆更坚硬,颜色更均匀,没上过学、不识字的徐艳丰自己摸索出了一套高粱杂交方法——用东北和华北的高粱杂交授粉。


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徐艳丰种出来的高粱杆不仅更结实,而且更具韧性。徐艳丰给自己培育出的新品种起了个名字叫“铁秆高粱”。

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徐艳丰种出来的高粱杆不仅更结实,而且更具韧性。徐艳丰给自己培育出的新品种起了个名字叫“铁秆高粱”。 

如今,徐艳丰和他的秸秆扎刻艺术已经成为永清一张独特的名片,徐艳丰表示,他因患有尿毒症,于2003年和2008年两次做了肾移植手术,药物费用很大一部分是国家和社会捐助的,作为回报,他会尽力将高粱秸秆扎刻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徐老师的一双儿女已经从他手中接过了传承的重任,他们不仅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而且还把“永清秸秆扎刻”这一非遗项目带进了校园,向更多人传授技艺,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到传承并熠熠生辉。

徐艳丰相关事迹:

1982年2月,扎刻作品《天安门》参加由河北省文化厅 中国美协河北分会组织的“河北省民间美展”获优秀奖。该作品被日本邀请随河北民间艺术团赴日本长野展出后被长野县永久收藏。

1984年5月被共青团河北省委员会评为“河北省五大能手”之一;

1989年12月作品《故宫角楼》在河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举办的河北民间美术展览中获优秀奖;

1990年4月在上海参加由解放日报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90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获“90上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创作奖”;并同时被河北省评为“河北省对外宣传优秀奖”。

1992年1月随中国文化部之邀参加“庆祝中日友好20周年”活动赴日本文化交流;

1992年10月,作品《故宫角楼》在北京参加由文化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获特别奖;

1995年9月,作品《故宫角楼》在北戴河参加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95万博被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获“一等奖”;

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1996年4月至10月,携带作品随文化部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赴西班牙巡回展出;

1997年6月被聘为美国泽维尔大学孔子学院“民俗文化国际交流项目”特聘专家;

2001年8月作品《黄鹤楼》在北京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山花奖、民间工艺金奖》;

2005年9月,作品《故宫角楼》在杭州参加中国器官移植受者才艺表演并获“最具魅力奖”;

2007年4月随河北省文化厅组织到澳门去交流;

2007年10月,作品《飞云楼》赴浙江东阳参加由中国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国木雕创作大赛”获金奖。

2009年1月作品《飞云楼》赴香港展出

2009年2月作品参加《庆州白塔》中国文化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2010年8月携作品《故宫角楼》参加河北省政府组织的“河北文化宝岛行“活动赴台湾展出进行文化交流

2009年6月,徐艳丰正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秸秆扎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携作品《飞云楼》、《故宫角楼》参加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主办“浓墨艳彩展风华—河北春节习俗节”。

2011年11月,徐艳丰被聘为北京艺汇家生活艺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2年6月作品《上帝阁》被廊坊博物馆收藏。

2012年9月携作品《飞云楼》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节荣获最佳作品奖。

2011年,参加华西村建村50周年,作品《华西金塔》被华西村永久收藏。

2011年,作品《万春亭》参加黄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荣获金奖。

2012年作品《阁楼》被华西村博物馆收藏。

2013年作品《台儿庄城楼》入选“河北省廉政文化传统艺术作品展”。

2013年5月徐艳丰携作品参加中国湿地博物馆“田野飘香禾影生辉”秸秆文化艺术展。

2013年徐艳丰、徐晶晶、徐健三人被聘为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秸秆扎刻进校园”导师。

2014年1月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活动。

2014年9月<<飞云楼>>获”第二届中国北方旅游文化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5年10月被评为“燕赵文化之星”

2016年6月应邀参加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2017年以徐艳丰真实经历为原型的九场话剧剧本《铁杆高粱》入选河北省青年优秀原创舞台剧重点扶持项目。

2018年6月参加京津冀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巡展。


来源:非遗地图

注:本网媒体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美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华美网的价值和判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提交

查看更多回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服务热线:028-86250332

主编信箱:zhonghuameiwang@sina.com

企业合作:bashuhuapai@sina.com

Copyright ©2020-2022 中华美网 zhonghuameiwang.com

备案号:蜀ICP备11027160号-1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0.172319s